从CMA工厂参观到4S店静态体验,其实我早已不是第一次接触吉利首款CMA架构车型,也一直给予了星越很高的评价。在真正优秀的产品面前,我不介意当一个吉利吹,正式上市那天我差点就下了订单。而此次试驾则补全了最后一块拼图,其动力、操控以及驾驶辅助系统性能,都已了然于胸。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的西藏林芝,海拔3100米,尽管海拔不算很高,但吉利选在这里进行媒体试驾,想必对星越的动力很有底气。此次试驾的星越为燃油版,分1.5T+48V轻混,以及2.0T两种,但我只试驾了1.5T+48V的版本。
驾驶感受够轿跑
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77马力,最大扭矩255牛·米,48V系统在加速时的助力效果明显。虽然官方还未给出具体的加速成绩,但从体感上来看,应该有8秒多的水平,日常使用已经算是较为充沛。而2.0T版本你可以认为是把沃尔沃的T5动力总成装在了星越上面,最大功率238马力,媒体朋友试驾后给了我四个字的评价,有点暴力。
而48V系统的另一大优点就是降低油耗,一天的试驾过后,平均油耗为百公里7.4L。如果是在市区行驶的话,节油效果会更加明显。爱信8AT变速箱的平顺性和换挡速度都值得肯定,换挡逻辑也挑不出毛病,虽然2.0T版本配备了换挡拨片,但我认为还是交给变速箱自己更好。
悬挂调教显然是运动向舒适妥协的风格,前段软而中后段有力。应对大多数震动都能轻松化解,遇到大侧倾时又能较好地给予支撑。并且整个底盘给人的感觉很整,这是星越和其他自主品牌车型在驾驶感受上最大的不同。虽然你们可能不相信,但就整体的驾驶感受来说,星越已然是同级别最好的。
内饰同级别难觅对手
内饰方面不需要我多说,不论做工还是用料还是设计感,吉利本身在自主品牌中就难觅对手。各种旋钮、按钮的阻尼感出色,上面的镀铬材质不论色泽还是质感,也已经超过了这个级别的一贯水准。在20万以下价格区间,除了领克与自家博瑞GE,你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内饰了。不过由于定位关系,在门板中间区域,还是使用了一些硬塑料(可能是我太苛刻了)。
驾驶辅助系统L2级别顶尖水准
这年头没个L2级别驾驶辅助都不好意思跟友商打招呼,虽然20万以下也有很多车型配备,但好用不好用又是另外一回事。星越搭载包括ICC智能领航、ACC自适应巡航、APA全自动智能泊车、AEB-PE带行人识别保护的城市预碰撞等等一系列的辅助系统,实际效果化成简单的一句话就是:星越是少数几个我敢长时间手脚都放开,而车子不会在车道内画龙的车型之一(星越允许驾驶者双手离开方向盘不超过30秒)。
空间表现不拖后腿
空间表现上,作为一辆紧凑型的轿跑SUV,空间肯定不是星越的强项。虽然后排腿部空间中规中矩,但后备箱高度、后排头部空间以及后方视野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影响。作为轿跑化外观的代价,有得必有失。
外观上很容易把星越和上代宝马X4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两者的侧面轮廓真的是非常相似,似乎2.0T车型6.8秒的百公里加速也是冲着X4而去。不过我认为细节方面还需要再雕琢一下,尽管吉利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家族风格,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总觉得缺少一些厚度。
所以文章写到这,结论就出来了:在吉利星越上,除了外观设计略显青涩之外,只有吉利本身的品牌力会阻碍你花20万去购买一辆星越(起售价只要13.58万?还要什么自行车)。但华为手机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卖这个价,也曾靠Mate系列打入高端市场,而星越就是吉利的Mate系列。
要提高品牌形象,肯定要好几代星越这样的产品来巩固,但至少目前依托CMA平台,星越已经成功了。
那么,你们眼中的最强中国车是哪一辆呢?
福利时间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有帮助的话,记得点击右下角“在看”,并转发哦~
![]()
▲本期评论区抽一个优质评论,送出TOMY多美卡合金小车模奔驰G-Class越野车一个~
![]()
MJ精彩推荐
• 德国首试新马自达3,压燃大法SKYACTIV-X到底能不能打?
• 头文字M | 英伦对决,路特斯Evora VS 小布折叠车
• 燃油车起火8大诱因,看了你还歧视电动车吗
• 探店笔记 | 国六实施在即,最美路虎现在不到50万即可入手!
• 头文字M | 前女友结婚那天,手头正好有辆迈凯伦720S……
• 探店笔记 | 这年头奥迪都卖13万多了,年轻人还抢什么Kaws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