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最新的产销数据,6月份乘用车销售环比增长了10.7%,中汽协认为,受部分地区国五、国六车型切换的影响,使得车市有了一个短暂的回暖。从7月1日开始,有15个省市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在这些地方,国五排放标准的新车将不能上牌。所以,在这之前,厂家和经销商进行了一波国五车型清库存的行动,比如什么跳楼价、大甩卖、买一送一、内部消化等等,那这些地区的国五车型都卖出去了么?没卖出去的又怎么办呢?
国五车型全清空显然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畅销车型清库存问题不大,本来就卖得好,再加上一有优惠,顺利清仓。而很多销量不怎么样的车,那可就惨了。平时几万元的终端优惠都门可罗雀,遇到所有品牌都疯狂降价的时候,优势何在?那只能比别人更狠了。你优惠1万?我优惠10万;你打8折?我打骨折;你买车送礼包?不好意思,你买一辆我送一辆!
而那些没有消化掉的车型,大概有这么几个去向。首先,拉到还没有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接着卖,也就是国六区域的经销商们,把车低价转卖给还没有开始实行国六标准地区的经销商。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是过于冷门的车型,全年都卖不出去几台的那种,外地的经销商恐怕也不会接收,砸手里的事儿没有人干。
其次是先上牌,比如说,赶在7月1日前由工作人员上牌,然后再打包出售给租赁公司或者直接当二手车来卖。新车直接变二手车虽然很亏,但车商为了减少损失,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在二手车市场遇到这样的车,消费者还是可以捡漏购买的,这种车性价比不错。
还有一个办法是拆车卖零件。任何一款车,市场中都拥有一定的保有量,只要还需要维修,这些零件始终会有市场的。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也多次说过汽车“零整比”的概念,对于高零整比的车型来说,拆了卖零件,有可能比卖整车挣的钱还多。
最后一个法子就是回生产线重塑真身,国五变国六。厂家统一回收,然后再回到生产线,回炉改造。原厂改进三元催化,变更合格证,这种情况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很麻烦,成本也相对较高。目前实行国六的15个省市的乘用车销量占到了全国乘用车总销量的65%,比重还是很大的,在5月底的时候,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提出建议,在2019年7月1日及过渡期结束后,由生产企业回购没有销售的国五标准产品。坦率讲,看良心的时候到了,不知道有多少厂商会考虑这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