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就是了解我们自己”
十年的伊朗学博士生涯
用张湛的话说就是“野心下降”的过程
他想得很清楚,既然只活一辈子
那就尽可能地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宽自己的人生
读书和旅行,就是解决之道
张湛是个开了“神童外挂”的人。14岁读大学,北大化学本科,北大外语学院梵文专业硕士,美国哈佛“近东语言与文明系伊朗学”博士。
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学过20余门语言,热爱旅行外加艺高人胆大,经常拿本旅游书就上路,几乎走遍中东、中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从化学理工男转型研究古代伊朗的语言,张湛的人生可谓是不按套路出牌。但生活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难以规划,他也确实乐在其中。
一次人生旅程转向,少了一个化学博士,但多了一个“网红老师”。现在的张湛,是一名独立学者,《天书广播》主播,也带团进行实地探访。
他说,比起领队,他更像是翻译,把古代文明“翻译”给现代人听。
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误解中
只是有人不在乎这种误解罢了
之前有人问,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都开玩笑说是本拉登。
2002年的时候,我申请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化学博士全奖,但因前一年的911事件,美国签证政策陡变,我被拒签三次。
这给了我改专业的理由,说实话我本来就不太喜欢化学专业,本科时候“不务正业”选修了东方文化、梵语的课程,所以这次人生旅程转向,是偶然也是必然。
当然,学化学的四年依然给我的思维方式留下了烙印。自然科学的系统训练,让我成为了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实事求是,敢于并擅于运用理性,在后来的研究里不会被乌七八糟的宗教学说影响。
我读博士期间前五年学了十种古代伊朗的语言,后五年用来教课写论文。前期上课背单词查字典,后期再加上带本科生的讨论课。
在那种踏踏实实的学术环境里,感觉一切都习以为常,现在回忆起那段学习时光,才知道那种简单的生活有多可贵。
很多人一听到伊朗,就联想到“不安全”、“混乱”,这真是误会。我曾去伊朗访学10个月,在我看来,伊朗并不会比中国、美国更不安全。
在那我和伊朗同学同住宿舍,一起嬉笑怒骂,学会了波斯语,还看到了伊朗现代社会的多个侧面。
比如我的室友们,三个库尔德人,一个突厥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伊朗的民族多样性。
一般中国人对外国了解很少,对阿拉伯人、伊朗人、土耳其人根本分不清,以为是一码事,所以才会有这种误解。
其实我们都生活在误解中,只是有些人未曾走近,所以不在乎这种误解罢了。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生三大究极问题
历史给你具体而微的答案
我为什么说看历史就是了解自己,因为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其出生、成长之地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有着莫大关联。
历史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枯燥时间表,而是切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才意识不到。
比如伊朗的历史发展和中国很像,我们在中国看不明白的事情,看看伊朗就能豁然开朗。
再比如这个暑假我即将带团去的中亚三国,这片粟特文化的发源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我选择中亚这条路线,初衷是希望带着大家体验唐代西域中亚地区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跳出中华中心史观,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
多角度、保持批判性,
是学习和解读历史的基本思维方式。
我希望,这趟旅行带给大家的
不仅是看了几个景点和遗址,
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读历史的方法,
尽量客观,
也反省并破除自己之前的偏见、预设。
史料是怎么写的?考古材料是怎样的?
如何从现有的材料里去伪存真,
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现场?还原历史的限度在哪里?
我们应该对什么事情说不知道,
而不是强不知以为知?有了这些能力,
再去看任何一段历史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所以说,看历史,一定要亲历现场,亲历感是读书和看视频都无法提供的。
像山川形势、文明遗址等实地的东西,只有到了当地才能理解,亲自走一遍,才会明白路为什么这样走,仗为什么这样打。
别做扶手椅学者,这类只看书不去现场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嘲笑的对象。
带着问题去旅行
在行走和思考中获取答案
有些人面对博大精深的中亚历史,或许会有畏惧感,担心没有一定的史学文化基础,难以把握其中的内涵。
不必担心这个问题,我们当然不奢求用一趟12天的旅程,去了解中亚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全部历史。
而是聚焦在公元650-750这一百年间,只看相关的材料,只去相关的遗址,不相关的地方比如清真寺等等只是一笔带过。
带着问题去旅行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每去一处都会结合我们研读过的材料,一下就回到历史现场。
我们设计的路线比较完整地涵盖了这一时期的所有重要遗址,国内研究粟特的人也没有几个真正都去过。
我有自信,大家走过一遍之后会成为中亚粟特问题的专家。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
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我一直挺喜欢旅行的,之前都是自己拿本旅游书上路,不看自然景观,只看人文景点,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双管齐下。
读书和旅行二者难以分开,又相辅相成。而且我的口号是“不求看懂,但求看见”。看见之后再读书,会有很生动的体会,比没看过强多了。
旅行的意义就是拓宽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只活一辈子,为什么不活得精彩丰富?
我希望通过读书在时间上拓宽格局,通过旅行在空间上拓宽视野,二者结合,就可以过全球七大洲上下几千年的人生,何乐而不为?
但我说的旅行可不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出个国还要吃不正宗的中餐馆,带一堆方便面榨菜。
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做好充分准备的沉浸式体验。
我的建议是,在出发前做好功课,看书、看纪录片、看电影……只有在旅行前充分了解一个地方,在走进它的时候,才能顺理成章地融入其中。
点击开启中亚三国之旅
# 不孤旅行推荐 #
推/荐/阅/读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