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别焦虑的年代。
今天的我们,其实活得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人都富裕,为什么却常常比饿殍遍地的岁月里的人还要焦虑?为什么到头来还是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治疗焦虑并没有灵丹妙药。但我们可以尽量去了解它、讨论它。
好比气象卫星发来的暴雨预告。气象卫星并不能阻止暴雨的发生,但它给我们提供的地球图片至少能告诉我们一场暴雨的来源、强度、结束的时间,从而可以减轻我们在灾难面前手足无措的感觉——
默克:
工作很忙,白天很累。回到家之后呢,明明特别困特别累,但晚上就是睡不着。
阿栋:
生活和工作排得比较满,80%的时间是留给工作,剩下20%的时间是留给家庭的。节奏比较快,生活比较充实。
小弘:
我没有休息日。除了过年会休息外,每天都要上班。
阿栋:
这个词还蛮常听到的,这个词我理解的就是,生活基本都被工作所占据了,自己生活的时间比较少的一群年轻人。
小弘:
我觉得就是,没有自己的目标,单纯就是为了钱在社会上打拼。
阿栋:
百分之八十吧,自己就是一个社畜。
小弘:
百分之五十吧,我比别人好一点,我的工作是我自己喜欢的。
默克:
就我现在的情况,开车是我唯一能够掌控的事情。每天洗澡我会洗很长的时间,我会在花洒的淋浴之下,让自己独立思考。
阿栋:
我会帮孩子去换尿布,用奶瓶喂奶。这些大部分都是我在做的,现在孩子啊才三四个月,基本上每隔三四个小时他就要吃一次奶,换一次尿布。
我每次十点左右回去,洗完澡就十一点了,那意味着孩子半夜三点左右就得起一次,六七点再起一次,留给自己睡觉的时间就比较少了,所以在孩子出生到现在,每天的睡眠质量很差。
小弘:
我每天都得出去上课,而且我的时间和别人是相反的,别人下班了,我去上课,人家周末休息,我去上课。
通常一个班级有二十几个小孩,大多数都在3岁左右。我记得当时我的第一节课,刚开始孩子很安静,突然一个家长开了门,其中一个孩子突然就哭了,顺带着班级的一半孩子都在哭,然后外面的家长全都冲进来,来骂我,指责我。
默克:
买车吧。
阿栋:
每天回到家之后会去抱抱孩子,花半小时和孩子讲讲话。这样的话和他沟通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周末也可以陪他去公园玩或者自驾游,陪伴家人就可以缓解我的焦虑。
默克:
确实给我的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但相对应的日常开销也变高了。具体怎么衡量就得综合去看了。
阿栋:
你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时间更加的自由,在车里面你可以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不是在公车上,地铁上人挤人。在开车的间隙也可以思考下自己的人生。
我现在开车的话主要注重的是车的空间,舒适度和油耗。我现在的开车需要主要是倾向于家庭方面。
小弘:
首先时间上会节省很多,我有时要去三四家培训机构上课,如果没有车,那在路上和等车上花费很多时间,有辆车的话最起码可以节约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其次,如果是出去演出比赛,那就可以把装备放在车里,不需要背着重重的的衣服行李啥的奔波了。
默克:
生活就是这样了啊,你还想让我怎么样了呢?以后的生活就让以后去说吧。
阿栋:
那肯定得有啊,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时常感到很丧很独孤,但对我来说我感觉还好。社畜分很多种,也有积极快乐的,也有沮丧的,我只想做一个积极快乐的社畜。
小弘:
希望从小到大的努力没有白费,日子能越来越好,能在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业上赚到钱, 买个房, 买个车,然后再结个婚。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孤独感和焦虑感并不只是中年男人才会有。这一代彷徨的年轻人同样有着相似的挣扎和孤寂。
何以解忧?暴富或许只是一句玩笑话。
给自己跳一段舞蹈、洗一场热水澡、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兜风……也许只有这样充满仪式感的寄托能够给自己“解绑”。
不妨想象一下,你坐在一辆凯美瑞里,时尚的设计、宽敞的空间和舒适的驾乘体验,或许多少可以抚慰你那颗疲惫的心?
都说,在车的两头,一头是功名利禄,一头是柴米油盐,偶尔能在中间躲躲就好。
![]()
对于自嘲为“社畜”的年轻人而言,车可以留出一个空间:好好休息,打开车门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