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资讯】滴滴让打车变得容易和便捷,从此打车在线上就可以完成操作。但之后事情就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滴滴将出行定义为一个非常Sexy的场景。把一个原本应该是工具属性的APP做成了社交属性,这时候安全这一大前提就不复存在了。一大堆没有受过严格审核,含有不良目的的司机伺机潜入进来,之后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就难以避免了,导致现在顺风车业务还处于停滞状态。在资格审核、安全保障、规范管理、统一调配方面是滴滴这些第三方平台的弱项。
那么网约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或许车企入主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恰恰是车企网约车能够轻松做到的。
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进入或即将进入这一服务领域,例如最近的就有传祺、威马和新特等等。
6月26日,由广汽传祺、腾讯、广州公交集团、滴滴出行等多方联手打造的“如祺出行”正式上线。先期将从广州推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逐步向全国推广。车型上将会有传祺GE3、Aion S、雷凌双擎,这几个都是广汽旗下明星车型。如祺出行计划一年内开拓5个城市,投放近一万辆新能源车型。它主打安全出行,提供一键报警,还有智能车联,利用腾讯技术支持升级订单和调度方案,结合腾讯地图、云、AI在路线规划、费用预估方面提供技术援助。
威马汽车也正在涉足网约车服务,它旗下的浙江科诺思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已经从“汽车租赁服务”,扩大到“网约车经营服务”。
威马是比较早布局出行市场的造车新势力,在2017年9月,威马汽车即发布了“即客行”出行品牌。今年1月又和美团打车达成战略合作,探索“新零售+网约车”的新模式。相比于自己投放车辆、自己运营的重资产模式,以新能源汽车提供商的身份布局网约车业务,对威马而言更轻松。
新特汽车也是一个新能源品牌,它在6月27日正式发布出行平台——“新电出行”,涵盖个人消费者销售,以及共享出行领域的运营服务,具体包含网约车、顺风车、接送机、旅游直通车等等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不过,有意思的是新电出行将主要在三四线城市运营,一二线城市并不会急于推出。
为何很多车企,特别是新能源车企那么热衷加入网约车服务?这主要还是它们有着先天的优势以及运营的便利性。
首先是车辆资源优势。与滴滴五花八门的车型来源不同,车企网约车的运营车型基本来自自身生产的车辆,运营上来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例如,如祺出行的车型都是来自于广汽的,目前主要是传祺GE3;上汽网约车车辆是荣威ei6、荣威e950等;威马的网约车车辆预计会是威马EX5。同一出行服务品牌使用同一系列的车型会增加它的品牌效应,更加容易获得用户认同。
对于一些销售新车有压力的新势力品牌,“自产自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帮忙消化一部分库存,这也是将“库存车”推向市场的一个好办法。例如,观致汽车在去年获得了内部共享出行部门“联动云”的采购业务之后,年销量同比暴涨超过300%。
而威马汽车似乎也在考虑这一方案。威马将2019年的销售目标定在10万辆,但前5个月,威马汽车的累计上险数只有6437辆,离10万辆目标还非常遥远。要是它的网约车服务能消化一些产能,将C端销售压力转化给B端,那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商业运营模式的优势。目前网约车运营的模式主要可以分两种,C2C和B2C。
C2C模式中,比如滴滴,车辆的来源主要是汽车租赁公司或者私家车。网约车平台只充当第三方服务平台,通过APP帮助用户和司机做连通的桥梁作用,最终实现完成交易。
而B2C模式中,主要以现在这种车企网约车为代表,最大的区别是车辆和驾驶员都来自专车公司,车企主导权更大,同时提供平台的功能。这种B2C模式更加有利于对车辆、司机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能够给用户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除此之外,由于统一的车身涂装、统一的服务用语,这些都能一定程度地增强车企网约车的品牌价值,提升用户粘性。
B2C模式里面司机服务的标准化优势是C2C模式难以做到的。车企网约车司机在入职前就经过公司的专业化培训,类似于给车企打工,需要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这样的好处是公司能更好地管控司机的行为,对服务过程中标准动作的执行力有保证。作为对比,滴滴等C2C公司的管理比较松散,服务不到位,甚至驾驶过程中有不少安全隐患,这些我们在新闻中已经见识不少。
安全性优势。对于网约车,很多用户最担心的就是安全无法保障,之前滴滴发生的负面恶性事件到现在仍然消除不了。而背靠车企的新型网约车模式相对更加注重乘客的安全和体验。另外,政府对于这类网约车的管理和政策的传达也更加畅通。基本上,这类出行服务背后的车企一向都和当地政府有着密切的沟通,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非常充足,这也是政府支持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
上汽出行品牌“享道智行”就非常强调安全因素。所有司机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和身份资料存档,还为司乘双方同时提供了一键SOS保障,司机可以在驾驶室用实体按键进行一键报警,同样地,乘客也可以在手机APP上进行一键报警,实现双重保护。
这种安全防护在广汽的“如祺出行”也同样存在。系统会通过对视频、音频进行分析,如果发生异常可能会触发预警信息。另外,系统也将通过GPS对车辆全程定位,如果实时路线与规划路线有出入,一旦发生异常偏航就会及时报警,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再比如,已经运转三年多的曹操专车,同样在安全问题上要求比较严格,司机需要满足无重大交通事故记录和犯罪史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看来,车企入主网约车还是有很多优势的,但是目前滴滴还是行业老大,难以撼动,运营范围几乎覆盖中国大部分城市。而车企网约车基本还是背靠地方车企,因此仅在于车企所在的城市逐步摊开,扩散速度还比较慢。不过凭借着车企的车辆资源、政府背书、安全保障等优势,未来消费者在出行方面讲会有更多选择。预计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众多车企网约车林立将会成为新的发展局面,良性竞争,这对于市场发展和消费者出行也是更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