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未来重要的出行工具,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国家和各大车企重点支持和研发的对象。然而,伴随着各路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公司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各显神通”,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却频频发生。
4月21日晚上8点15分左右,上海徐汇某地下车库内一辆白色特斯拉汽车在静止状态下突发自燃。无独有偶,4月22日,西安蔚来授权服务中心一辆正在维修中的蔚来ES8发生燃烧。一时间电动汽车自燃再次成为焦点话题,电动汽车的成熟稳定性也受到社会密切关注和讨论,甚至引发不少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信任危机。
![]()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池系统的稳定性成为消费者选购电动汽车的重要参考指标。作为纯电汽车领域里的先行者和代言人,日产旗下轩逸·纯电则用“100亿公里0电池事故”的成绩,向消费者证明了它经得起时间与路途的考验。
![]()
![]()
电动车为什么会“上火”?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表示:“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或受到碰撞,会引起过热,每秒温度上升一千度以上引起起火,这种情况叫热失控”。电芯如果质量不佳就可能在充电过程中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提升的高温会使电池包的散热系统来不及散热,从而引发单个电芯起火,进一步诱发更多的电芯起火,进而导致车辆起火燃烧。
另外一点,在电芯遭遇碰撞时,如果单体电池膜不够坚硬就可能会发生破裂。这种情况下,一旦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就会引发起火。
因此预防电池包起火的办法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提升电芯质量,使电芯保持高度一致,从根本上避免电芯过热起火。第二,为电芯提供足够坚实的物理“保护伞”,使得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尽量不伤害电池组,即使电池组受到碰撞时也尽量避免电芯受到损害。
![]()
![]()
对于新汽车的消费者来说,由于“PPT造车”、“互联网造车”企业尚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很多人会对新势力造车的可靠性缺乏信任感。相比而言,日产的纯电则完全不同,他不仅有着更悠久的研发历史,还拥有更成熟的产品性能和更庞大的用户群体。
早在1947年,日产就收购了东京电力汽车有限公司的Tama EV,开始涉足纯电这一全新的领域。2010年聆风一代上市,在随后的8年服役期间创下了30万台的销售佳绩,成为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纯电汽车之一。
时过境迁,伴随着聆风二代2017年在日本的上市,中国市场也迎来了轩逸·纯电的黎明。事实上,轩逸·纯电与日产第二代聆风是基于相同的E-Platform平台打造,而且配备基本上完全一致的三电系统。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轩逸·纯电是一台披着轩逸外衣的聆风二代。
![]()
轩逸·纯电与日产第二代聆风基于相同的E-Platform平台打造
得益于此,应用于轩逸·纯电的这套动力总成已经共计跑出了100亿公里0电池事故的成绩、也为自己积攒了43万车主的良好口碑。加上汽油版轩逸在紧凑型轿车市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为轩逸纯电背书,它的成熟与稳定性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检验。
![]()
![]()
电动汽车自燃问题的频发从侧面反映出电池组研发的困难程度。而轩逸·纯电在电池组安全方面可谓将日产的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电芯是电池的最小单位,从起火原因中我们知道电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在电芯方面,日产区别于特斯拉的18650圆柱形电芯、也区别于内阻较大的锂聚合物软包电池,而是使用了单体容量更大而且导电性能更好的液态电解液软包电池,并采用层叠结构,在保证电芯拥有良好一致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电芯散热性能。
同时,为了弥补软包电池机械强度较差的特点,日产为轩逸·纯电的电池模组适配了一整套“武装到牙齿”的金属盔甲。四个单体电池模块用轻量而且坚硬的铝壳包裹,再使用高强度钢材为电池组带上一副牢固的“紧箍咒”。钢材保护壳与电池组之间预留了充足的物理防撞溃缩空间。
![]()
产为轩逸·纯电的电池模组适配了一整套“武装到牙齿”的金属盔甲
事实上,层层金属保护件的使用侧面上也能够有效地为电池模块“降温”。与电池组适配的是一套L B C电池管理系统,它像一个24小时待命的智能管家,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组的运行状态,防止电池的过充、过放。这样一来,轩逸纯电哪怕是在遭遇剧烈碰撞、托底等极端情况下也能有效降低电池受损程度,最大限度降低了电芯因碰撞而引发热失控的概率。
不得不说,来自聆风的三电系统和成熟的纯电平台为轩逸·纯电提供了高水准的安全保障和机械素质,而日产轩逸的“外衣”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更有辨识度的产品形象。得益于此,相信轩逸·纯电将打造出不俗的产品竞争力。
![]()
产品
每一次出发都是进化!
探寻BMW 3系的时间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