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约16个省、直辖市正式进入或将进入国六时代。据了解,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发布是在2016年,原计划于2023年7月1日(国六b)实施。不料,2018年国务院提出要提前施行国六排放标准,并将时间大幅提前至2019年7月1日。
据了解,轻型车国六b标准相比国五标准,限值加严了40%-50%;增加了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控制要求;蒸发排放控制要求更加严格,排放限值降低了65%,需安装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ORVR),对加油过程的油气排放进行控制;同时增加了排放质保期的要求,低温排放试验一氧化碳(CO)和碳氢(HC)限值加严1/3,并引入了严格的车载诊断系统(OBD)控制要求。
事实上,国五排放标准在2018年方才在全国铺开,而仅仅一年即施行国五国六切换,给予汽车企业技术升级的缓冲时间非常紧迫,就4、5月销量看,多数企业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同时销量也下滑明显,一方面,车企大肆抛售库存国五车型,导致价格下跌,且幅度较大;另一方面,国六车型切换不及时,出现了销售空档期,据报道,合资车企、自主车企均有多款车型仍未完成申报,只能在上述地区停售。
另据机动车环保网信息, 截至2019年6月13日,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并且公开环保信息的车企有93家,共涉及车型2080款,存量车辆为411.28万辆。与去年年销2800万辆相比,411.28万辆存量凸显了国六产品供给乏力的现实。同时,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数量上,合资品牌依然占优,自主品牌处于劣势。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结果就造成,部分产品会因此断档,比如市场热销的A0级小型车飞度将在上述地区停售,直至满足国六标准的新产品替代。
业内人士认为,国六排放标准的提前施行源自于2018年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按要求,机动车CO限值降低50%,总CH化合物和非甲烷总烃限值降低50%。与此同时,还要求NO化合物排放也要降低42%。
上述人士认为,提前实施国六可以看作是在倒逼技术升级,因为内燃机热效率提升是缓慢的、且我国目前此技术并无优势可言,那么国六排放标准的提前施行,只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目的:向新能源全面转型。
在车企叫苦连天之际,地方政府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据媒体报道,此前,深圳就提出国六提前至今年1月;广州计划提前至今年3月;海南计划提前至2018年的11月。不过,最后统一至今年7月1日实施。以深圳为例,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及发展相对清晰、老旧产业结构调整负担不重,因此,深圳积极推进并计划提前实施国六。海南域内相关汽车产业并不发达,但却因国际旅游岛项目建设所需,强行推动国六新政的落地也在情理之中。
而北上广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较早,也具有政策引导作用,因此快速推进新政落地也就不存在过多疑虑。笔者也留意到如长春、武汉等地则缺乏积极性,因为汽车工业在两地根深蒂固,不仅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还有大量相关企业的就业和稳定问题,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政府不得不进行更全面的考量。
但国六普及是大势所趋,任何一家企业、任何地方政府都不可能、也无法阻止和抗拒新政的实施和落地,因此,唯有智慧的化解矛盾,并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政府的引导、政策的倒逼、法规的约束,是要有一定的条件依存的,若不顾一切的一刀切,伤害的是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政的实施也将更好的实现优胜劣汰,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