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移动出行,互联大佬、车企们新的角逐地
如今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汽车行业也走到了它的瓶颈期。
5G、互联、共享、新能源、智能移动出行……当下的全球汽车市场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在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并称的“新四化”背景下,车企纷纷开始了一轮新的布局。智能网联的时代下,从传统的制造向“汽车生态服务商”转型似乎成了这个行业的共识。
在中国出门不怕没钱,就怕手机没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纵使“滴滴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出事儿以来,网约车行业一度遭遇信任危机;纵使“滴滴”对外宣称多年来并未盈利,一直亏损,不可置否的是,移动出行行业还是在不断壮大、涌进新的成员。
比如长安与华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打造移动出行新空间;丰田在CES宣布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公司;通用、大众、奥迪、吉利也进入了移动出行服务领域;宝马和戴姆勒合资成立了新的独立公司,将旗下的共享汽车、网约车服务、多模式联运等业务进行合并扩充。
在同一天,沃尔沃推出共享出行新品牌“M”、大众宣布将在德国推出共享出行服务、雷诺宣布将在法国推出共享出行服务;上汽推出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腾讯不仅与滴滴达成合作,而且还将陆续与东风、广汽开展合作……
而就在26日,“如祺出行”品牌也正式于广州发布。即日起,“如祺出行”将在广州正式推出市场试运营。
这天开始,广汽将正式进军移动出行领域。其实,广汽向移动出行方面转型的布局在国内车企中算比较早的,在2016年就推出过“大圣车服”,并以此为载体探索新商业模式。
此次“如祺出行”的问世,将逐步实现“打造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全景生态”的事业愿景。
01
移动出行,互联大佬、车企们新的角逐地
关于移动出行,目前业界并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大体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来讲:第一,通过传感装置来获取道路信息;第二,通过用户的移动设备获取其所处位置,并提供所需的出行信息;第三,通过车载硬件了解车辆当前的行驶和服务情况。
总的来说就是将人、车路连接起来。无障碍、自动化、个性化的按需出行便是移动出行未来的愿景。
移动出行新业态细分下,主要又分为营运租赁、移动打车、分时租赁以及拼车代驾。很明显,从市场比重来看,网约车成为移动出行市场里的重头。
2010年,我国首家互联网约车公司“易到”进入大众视野。2012年,滴滴和快的先后上线。之后,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陆续入局。
据数据显示,早在2015年仅滴滴就产生了14.3亿个订单,相当于每个中国都体验了一次出行服务。2018年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达到约2678亿元,预计未来市场规模仍将稳定增长。
2016年,政策的颁布,意味着移动出行在我国正式确立了合法地位。2017年移动出行市场规模达2837.1亿元,增长率为60.3%。2018年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就已达到了4457.3亿元。
或许是瞧中了这块蛋糕,“如祺出行”在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后,也正式端出了手中的盘子。
这次的“如祺出行”是由广汽集团、腾讯公司、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等共同投资开展的创新移动出行业务,投资总额10亿。其中广汽集团、腾讯、广州公交集团分别持股35%、25%、10%,其他投资者合计持股20%,另外预留10%股权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如祺出行”计划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稳扎稳打再逐步推向全国,计划一年内开拓5个城市,投放一万辆新能源车。
在“如祺出行”的机构投资者中,我们看到了“滴滴”赫然在列。为什么出行界的大佬要投资自己的“竞争对手”呢?
我个人认为,其一,腾讯是撮合彼此的关键角色。腾讯既是滴滴的投资者,又是“如祺出行”的二股东。彼此交叉持股,既是竞争,又相互融合。腾讯文化,一直有赛马机制,这何尝不是一种赛马。
其二,滴滴在出行车辆上,有强需求。但它是一家技术领先的公司,本身没有载体,所以投资“如祺出行”,本身就是投资广汽。未来在采购适合的,最新的车型载体上将有优势。
其三,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都会扮演投资者的角色。
据广汽方面称,这次双方再次携手,将发挥双方优势,并探索可行的创新合作模式。
市场进步需要竞争,健康的市场环境更是需要竞争。
而腾讯作为投资了滴滴的互联网巨头,为何此次又成了“如祺出行”的大股东之一?
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合作中自然提供的大多数都是技术支持。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不那么保险,分开放不仅安全,在有回报的情况下,自然会收益更多。
加之,滴滴自身的矛盾在近些年不断暴露,不规范的管理、平台的失责等都像一颗定时炸弹般提醒着那些背后的投资者们。
更为关键的是,出行是一个很重要的支付场景,这个庞大、极具潜力的市场,腾讯需要它,它也需要腾讯。
此次,广汽集团将会利用自身在智能制造商的优势,向“如祺出行”投放品质过硬的产品。比如这次的运营车辆全部来自广汽集团,涵盖广汽新能源GE3 530、Aion S,广汽丰田雷凌双擎等多种优质车型。
作为中国具有最大规模的汽车工业,广汽有这个实力。先不说腾讯和它之前的合作,这次移动出行领域的携手,广汽也绝对会是一个优质的伙伴。
02
广汽入局,是分羹也是“自救”
2018年我国移动出行市场达到4457.3亿元,而2020年我国移动出行市场预估将达到7942.9亿元。这之间三千多亿的市场,简直就是一块谁见谁都想吃上一口的五花肉。
广汽也不例外。
截至2018年,我国出行用户数达到4.99亿,传统的出租车供应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出行这一高频刚需。于是共享化、有偿化的出行需求逐渐增多。
此外,出租车计时收费偏贵,这更是网约车一个无法取代的优势所在。
不久以后,如祺出行的平台系统将接入整车企业车联网系统,真正做到出行平台与运营车辆车联网的打通与融合。
两大端口数据联接与共享,车辆的调配将更加高效、路线的规划将更为精准、时程匹配将更加完善,完全省去了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传统的出租车是人找车,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出去就能坐上车。“如祺出行”针对这一弊端,推动平台从被动响应用户需求,向主动融入用户出行转变,司机配合“365全天候快速响应机制”,打造预约、一约就到的快速服务。
而政策的走向,往往也是牵引着汽车行业变革的绳。为顺应市场需求和新型的商业模式,国家开始鼓励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载体的智能网联汽车。
“如祺出行”的所有运营车辆,都是新能源汽车,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快速投入市场的重原因之一。
同时,饱和的机动车数量更是给了网约车一个表现的机会。到2018年,我国机动车数量已突破2亿辆,而美国的保有量就已突破了2.5亿辆。于是乎,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限号。
一限号,汽车购买力就下降。无车选车增多,出行需求增大,那么对网约车的需求就随之增大。
一限号,汽车购买就下降。购买力下降,那么汽车库存增多。而出行服务则能起到消耗库存的作用。“如祺出行”便很聪明地利用自家的车给自家的出行服务“打call”。
而我们都知道,近几年的汽车市场并不景气,一度有众多底子不坚实的车企面临关门倒闭的可能。
虽说广汽实力强大,但没必要的库存能清最好还是不要留。
“如祺出行”运营之后,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库存车,还能实打实地隐形宣传。更主要的是,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体验。
基于智能网联移动出行生态系统,“如祺出行”将依托广汽集团在产业端和腾讯在消费端的强大资源优势,借助算法预测用户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服务,通过场景感知,为用户推送涵盖行、住、游、乐、购的全景式移动生活服务。
甚至还能为之前钟意过此款车型的用户免去试驾的环节。
“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03
消费痛点在哪,你的出口就在哪
(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
出行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滴滴顺风车的下线便是移动出行行业里血淋淋的教训,也是网约车行业里存在的最大隐患。
首先“如祺出行”的视频广告就很机智地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都能做到让家长放心地叫车单独去接孩子了,这无疑是双方之间最大的信任。
“如祺出行”对安全有着天然的敬畏。
它继承广汽集团对品质和服务的卓越追求,从出厂环节开始,就对运营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高度把控,后续每一台定制车辆都将安装触手可及的一键报警装置,真正做到安全装置多点位分布。
“如祺出行”还将引入音频、视频自动识别技术,结合智能车联网安全系统进行异常情况预警,客服中心和安全管理中心全天候待命,保障司乘安全。
解决问题必须还得从源头上下手。“如祺出行”秉持着“十分满意”的服务理念,由经过“五项安全认证”的专职司机,遵循30项标准化服务流程来选择司机,用心地为这座城市的温暖,保驾续航。
安全的问题有了更高的保障,时间便是出行的第二大珍贵品了。
“如祺出行”车身就自带“ON TIME”的图标,更是在发布会当晚在场外排列成“ON TIME”的形状,这无一不彰显着“如祺出行”在时间上的严格要求和承诺。
而作为与传统出租车竞争的最大优势之一——价格,“如祺出行”也给出了满满的诚意。据了解,在运营前期,所有新用户均可领取188元的优惠券。往后可能再会给出一小段时间,让用户享用6折优惠。不过网约车向来比出租车便宜,这是现代人的基本常识。
毕竟国家不支持打价格战,所以“如祺出行”能给的也都尽力给了。
说白了,不管是造车还是用车,都是为用户服务的行业。如果说出行只是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距离,那就太狭隘了。如今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出行路途中能让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是将来出行服务中极具竞争力的一大指标。
对比起有些出行平台的不统一、没准则来说,“如祺出行”的服务让人踏实舒服多了。
“如祺出行”正与整车企业密切合作,深入推进智能网联定制车型的研发与应用,在了解用户习惯及偏好的基础上,结合共享出行行业特性,进行包括车辆外观、内饰、安全、智能系统、娱乐、社交等多项内容在内的个性化定制。
运营服务将更加安全合规,用户们能享受到的出行服务也将更加优质。
移动出行领域市场的确潜力巨大,但机遇与变数往往共存。
很有可能,在经过几轮“筛选”之后,汽车圈不论是传统的整车制作还是生态服务上,都是那么几家大佬平分天下的格局。
所以在众多车企都进军移动出行领域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同质化”,沦落为大佬屁股后面捡捡漏的出行平台,是每个准备抢占一份市场的车企都必须思考的。
刚在广州试运营阶段的“如祺出行”可能会面临比想象中更多的现实阻碍。
但我愿意相信,“如祺出行”的美好,一定会如期而至。
>>>> 延伸阅读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车谈会》微信公号
更多辛辣的小故事在等着你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