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过周末」值得看影音系列
文 | 李妍
就在我国高考前夕,许多英国人齐刷刷地搬好小板凳坐在了电视机前。因为这一天,《63 UP》要播出了。这部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纪录片,似乎要走到了大家所期待的“大结局”。
古人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史诗级”纪录片,人间俗称《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7岁拍摄片段
“给我一个男孩,直到7岁,我会还给你一个男人。”这句耶稣会的格言,正是这部纪录片诞生的源泉。
可能大多数人看这部片子都是带着回答问题的心态来的,并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自己未来发展的蛛丝马迹。
被时代选中的纪录片
我也是个纪录片迷,但听到这部片子开头的介绍:是想在1964年的时候,探究这些孩子的阶级出身是否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前途、是否能通过他们的7岁无限映射到他们的未来,以及2000年英格兰的缩影。
一开始我是持有怀疑态度的,这种俗套的目的不应该是用膝盖就能想到的结局吗?
事实上,我打脸了,你可能猜到了开始却猜不到结局。这也正是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惊喜之处。看完《7 UP》,我只想迫不及待地接着刷《14 UP》……
其实最初是没有后面的《14 UP》、《21 UP》……以及刚出来不久的《63 UP》,但一切都在该片当时的研究助理迈克尔·艾普森德的突发奇想中萌芽生长。他在想,如果能把这14个孩子找回来再拍一集,也许更有意思。于是这件“有意思”的事情一直做了56年。
这既是迈克尔·艾普森德成全了这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之首的连续剧般的片子,也是这部片子成就了迈克尔·艾普森德,让他成为了世界著名导演。
荣誉并不是那桶支撑迈克尔·艾普森德把车开下去的油,真正的油是那点“意思”。
同样是让人震惊和难忘的优质纪录片,但与《浮生一日》的呈现方式不同的是,这部片子主要以纵向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不同阶级背景下14个孩子一生的轨迹。
之所以它能获得那么高的荣誉,也正是因为其记录方式的不易。单从跟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而且是以间隔7年的方式,这已经是难以逾越的记录了,更别提14个。
所以不难想象,在第三次跟拍,也就是21岁那年,就已经有贵族家庭的查尔斯不接受采访拍摄了,包括中途也有几个孩子退出拍摄,尔后才回归。
如何与他们所有人保持联系,如何劝说那些思想已经发生变化的被记录者们接受后续的采访拍摄,这都是一项难以开展的工作。
故事伊始,意外和惊喜从不缺席
在阶级大趋势下,完成了阶级跳跃的只有尼克和苏。
尼克是唯一一个成功打破壁垒完成阶级跃升的人。他出身农村阶层,读书需要走山路,只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学习,平时还需要帮父母做农活。
从小内向腼腆,当导演组在他7岁时问他有没有女朋友的时候,他会害羞的低头说,不想讨论这方面的问题。14岁、21岁的时候,他同样如此回答。
转折出现在大学。他考上了牛津物理系。当镜头再次对准他,他明显自信了很多。再后来,他成了物理学教授。
另一个是贫穷的伦敦东区工薪家庭的女儿的苏,她虽然从未上过大学,但是通过不断努力和跳槽,最后成为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法律课程的行政主管。
而苏的两个好友林恩和杰基只是继续着他们父辈般的生活,从事底薪职业甚至靠救济金过活。
最让人意外惊讶的是尼尔,从小家境优渥,梦想着读名校,做名人。但最后却落得流浪汉的下场。
其实,从相同问题的不同回答的对比中,个人的性格和态度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尼克从小有着明确的目标,人生路径清晰。而尼尔就比较茫然了。
小时候想上牛津,二十多岁想成为有地位的人,三十多岁时说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导演组追问说你能做什么的时候,尼尔只说,这个问题很可怕。
尼尔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靠救济金生活。弹幕上很多网友甚至担心尼尔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而实际上,我们确实无法将视频中的男子与小时那个蹦跳着上学,古灵精怪的男孩联想在一起。我们谁都不知道他口中7岁到14岁间经历的事情。
生活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尼尔幼时的玩伴,上完大学后当老师的皮特因发表了一些不满政府的言论而被社会“排挤”,以至于一度不愿意接受采访,直到56岁才回归。
回归时他已经结婚了,和妻子同为公务员,并且还组了乐队拿了奖,也算是过得幸福。
当然,要说片中最吸粉的还是那个“穷小子”托尼和“小天使”布鲁斯。
看起来爱打架、会赌博、不遵守规则的托尼从小想做一名赛马骑师,在他14岁包括21岁的时候他都一直做着与理想有关的事。
而后因为没有天赋,成绩不理想便放弃了赛马,开起了出租车。业余时间他还去学习了表演,并在影视剧中出演了角色。
他的两个女儿在他的教导下,都学会了骑马。他的生活拥挤忙碌,却又稳稳当当,一步一步不断前进,最后甚至还在西班牙买了一套度假别墅。
一个似乎大家都不看好的男孩,除了在42岁那年出轨被抓,婚姻出现危机之外,他的一生走过来,辛苦却又生命力旺盛。
好在,旧爱仍在。托尼在63岁时,仍含着泪说:“直到如今,我还是爱她。”
而布鲁斯自幼有着大爱的抱负,7岁的时候他说他想做传教士,把财富分给穷人。他期待着能去非洲教学,提高那里的教育水平。
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他先是在公立学校教书,之后去了孟加拉国,后来又到公立学校教学。
他对人类的大爱从未间断过,他也一直明白自己所需所求在哪,所以即使生活看起来很折腾,但也一直没有离开他的初心。
原生家庭,这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导演一开始想讲述的阶级问题我们在影片中也清楚感受到了,但让所有人包括导演自己意想不到的是拍到后面,已经不是简单的阶级问题阐述了,而是关乎人生态度、原生家庭等多因素多维度的问题呈现。
原生家庭是人生的基石。不论是今年火爆全网的《都挺好》中的特意刻画还是《人生七年》中无心的涉及,在关于人生的话题上,始终都逃不开这点。
尼克说,他能考进牛津的关键原因是父亲的严格。尼尔说,他的父母没教过他生活的原则,这可能是父母最大的问题。让他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
父母对此浑然不觉,哪怕跟他们讨论学校面对的问题,父母根本不懂问题的性质。而且从没发掘过他的其他个性。他很疑惑,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能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其实,中国很多父母也一样。从小到大,说话需要学习,上课需要学习,考试需要学习,考证需要学习……,唯独做父母,没有多少人会好好去学习。
婚姻问题也是原声家庭里影响较重的因素。自小生长在福利院的孤儿西蒙在28岁时已经和第一任妻子生了5个孩子,35岁时他离婚了,孩子归了太太。
幼时的他被父母抛弃,现在的他离开了自己的孩子。精神学上有一个词叫“强迫性重复”,这或许是西蒙向父母抛弃他的行为认同。
那个出场就令人艳羡的“富家女”苏西从小无忧,但父母离婚对她的精神世界打击巨大。21岁的她化着妆,抽着烟,说着对生活的茫然。
等到再入镜头时,苏西已经是一位幸福的妻子了,没有了不安和迷茫,满眼温柔。
而与西蒙同为孤儿的保罗,工作普通,生来自卑。后来因为找到一位心灵契合的妻子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两人还在生孩子前变卖家产一起完成了环游澳洲的壮举。
诚然,爱总是能使人得到救赎。
再看向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也就是片中人称“金融时报三公子”的约翰、安德鲁、查尔斯。别人家孩子还在为温饱担忧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考虑国家问题了。
7岁的他们更是能准确的说出自己将来的发展道路以及就读的学校。长大后,约翰和安德鲁如愿成了律师,查尔斯进入了BBC工作。而同样的问题在孤儿西蒙和保罗身上,回答却是:“大学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出生贵族那就是拿到了人生的通行证,能一路“开挂”式生长。但并不是,精英家庭的约翰到了63岁才坦言父亲在9岁已经去世的真相。母亲一路来承担大的经济压力,而自己的所得,都是通过努力。
正如托尼所说,即使是上层阶级的孩子,他们也一样需要努力,所有人都需要努力。
而这次,所有人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教育。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深知教育才是改变道路的最有力直接的方法。犹记得在前面的片段中,保罗这一辈子最骄傲和欣喜的事情,就是女儿上了大学。
不为别的,就为自己而活
一个人,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了现在的自己,这是14个男孩儿给我们的不同解读。你会很惊讶,他们都很“自我”,很懂得打造自己追求的生活。阶级的跨越,并没有像影子般附在他们生命长河中。
只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逃不过“从哪来就到哪去”的阶层规则,这是我们不得不去正视的差距。
看完《63 UP》我很难过,并不是因为那难以跨越的阶级藩篱,事实上视频里的那些主人公们也并没有把跨越阶层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我难过的是看到了生命精彩后的凋落。
我们在这场故事中可能只走了几天,而这断续的几集纪录片,是他们的一生。当画面在年轻与老去之间切换,那种时间的冲击力,让我抗拒等到了它的更新。
生活总是不经同意的一往无前,当初那些7岁的孩子已经成了白胡子白头发的老人,意气风发的导演也到了78岁的迟暮之际。
如今,63岁的托尼因为之前投资失败,现在依旧靠开出租车糊口,而他所想做的他都做到了;尼尔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重新回到生活轨道,做起了当地议会顾问、业余牧师,最后也回到了乡间生活。
身为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授的尼克患了喉癌;安德鲁把生命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陪伴家人上,他说,活了一辈子才知道什么最重要。
苏的工作很顺心,和男友交往了20余年,没有结婚但生活幸福;杰基领着救济金平淡的生活着;布鲁斯依旧在教书,用以资助两个孩子上大学。
西蒙在现任妻子的帮助下已经收养帮助过很多孤儿了;约翰是网友公认的“优雅”度过一生的人,他依旧做着公益,想退休之后多过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而林恩,已经去世5年了……
在老去的路上,那些曾经活蹦乱跳的孩子们都经历过病痛的侵扰,也都经历过父母的逝去。一旦触及到这个话题,他们都会泪目凝噎。这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想竭力去克制的感情。
父母似乎是孩子和死神之间一道有力的墙,父母走了,那么孩子就要直面死神了。
看到他们的63岁,其实所有人都被感动了。在这14个孩子中,布鲁斯放弃大好前途选择终身从教,帮助弱小;林恩一生从事于残障、贫苦孩子的教育。
约翰坚持做公益;西蒙从爱的伤痛中走出来转而去帮助其他的心灵;当导演问罹患癌症的尼克担不担心自己疾病时,尼克却说,我担心的是那些患病的其他人。
同样,福利政策缩减的情况下,苏也是在担心那些贫苦的人们……这些人身上的大爱,是打破阶级限制的。
到了63这个年纪,所有人似乎都和过去、自己和解了。他们和导演成了朋友,走在路上也会被要签名,最不同的是,他们开始感谢影片带给他们的思考和意义。
尼克说,这个片子绝不止是讲单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任何人任何事发生的改变。苏西也一反14岁时的态度,不再觉得这是件荒诞无聊的事,而是一件充满意义的事。
这估计是我追得最长,等更新等得最久的剧了。这真实的半生的缩影,远比虚构的情节更残酷。
一如《63 UP》中托尼说的:“时间飞逝啊,迈克尔,真的是时间飞逝啊。”
这一集开始,已经有人要陆续的离开了。
>>>> 延伸阅读
—— 遇见西班牙
—— 他和他的海边书店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车谈会》微信公号
更多辛辣的小故事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