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CES Aisa期间,奔驰第一次将自家的EQC带到了上海的Mercedes me外滩体验店,嘿电在本次活动上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了EQC这款车的三电技术架构以及相关的信息。作为奔驰旗下的第一款纯电动豪华SUV,它与我们熟知的特斯拉亦或是奥迪、宝马这些传统品牌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近距离接触一下这台车吧!
![]()
国产EQC的三电技术信息
很早之前,EQC就已经宣布将在北京奔驰的工厂进行国产,在今年的3月份,北京奔驰的EQC也正式通过了工信部的申报审批。本次活动现场的EQC展车,也为3月份刚刚在北京奔驰工厂下线的车型。虽然现场没有公布EQC的相关细节参数,但是我们在工信部的申报图以及现场的车辆铭牌中找到了相关信息。
![]()
宁德时代软包电芯
电池容量为78kW·h,能量密度125.00Wh/kg。核算下来,电池包的总重量在624公斤上下。电芯使用的是宁德时代定制的软包三元锂电芯,考虑到PACK后只有125Wh/kg的能量密度,预计电芯正极材料依旧为NCM523配方。而EQC的综合工况续航,目前申报图中的为408km。
![]()
双感应电机布局
前后双感应电机布局,前电机最大功率前电机最大功率148kW,后电机最大功率162kW。由于电池对最大放电电流有所限制,电机合并输出的最大功率为300kW,最大输出扭矩730N·m。综合工况下的百公里电耗为20.1kWh/100km,和蔚来的ES8、特斯拉的Model X相差无几。
![]()
用于保护前部电机的结构
我们在前电机的位置,可以看到偌大的钢结构笼式包围,奔驰的工程师似乎对安全性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执念。
![]()
钢结构的保护也一直从前电机的位置延伸到了原变速箱的位置,但是在内部空间上,这一部分就被无情的浪费掉了。
![]()
不一样的液冷温控循环系统
不同于国内使用VDA硬壳包装的电池,这一次EQC使用的是宁德时代定制的软包电芯,而为了保证碰撞防护强度,EQC是在软包电芯的外层,又加入了一层铝制外壳进行防护。
![]()
而在软包电芯的上方,则是装有冷却液的温控板,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在夏季对电芯进行散热,冬季对电池包进行加热。而一般的电动车,会把液冷温控板置于电芯的下方,就像是北方的地暖那样,为的是在冬季获得更好的加温效果。
![]()
而奔驰将散热板置于上方也是有它的独特想法的,一方面是即便电池包拖底,热夹层也不会漏液,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奔驰实测,电芯的温度是上方比下方更高,因此置于上方可以获得更好的降温效果。
![]()
极致的侧面碰撞防护
在电池包的结构安全上,我们又看到了德国工程师的对安全性能的执着追求,首先在电池包最外侧,使用的是长度超过10cm的铝合金碰撞吸能盒,在发生碰撞时,既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吸收碰撞能量。
![]()
再往里延伸,则是5个大号发泡聚氨酯,主要工作时进一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而海绵的后方,又是一个超过8cm的铝合金防撞梁,为的是保证最后电池包对的稳定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将碰撞吸能做到了极致,但是坏处则是占据了大量的电芯空间,提升了车重。在牺牲车重的情况提升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这样的做法很符合奔驰的造车风格。
总结
在网上有一句话一直被电动黑和电动吹所津津乐道:等到BBA开始搞新能源后,特斯拉、蔚来这种企业分分钟“扑街”。EQC的出现,能否达到分分钟教特斯拉、蔚来做人的效果呢,在我看来并没有。甚至很多媒体看到了奔驰、宝马、奥迪的电动车后,又开始对他们进行新一波的唱衰,就像是当年唱衰柯达相机一样。
![]()
但是嘿电想说,永远不要低估一家百年车企造车的心。奔驰拥有足够的资金和丰富的技术储备来去做电动车,如果说新造车企业是按月定死活,奔驰则起码以年为计量单位来在新能源领域慢慢耕耘。到2022年,奔驰将会实现所有车型的电气化,EQ系列也将会囊括EQC在内的八款车型。虽然EQC的出现没有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但是从奔驰的目前的布局和态度来看,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