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推进共享汽车的难度不小。停车缴费、交通违法、用户识别、酒驾判断……既需要用户的道德素质支撑,也需要产品的智能科技支持。但相比大众品牌,豪华品牌进入共享汽车更有技术、品牌的优势,区别只在于进入的时间与态度。
◎ 《汽车人》记者 吴毓
前天,有一个十足的好消息,和一个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消息。
好消息是,在宝马金融贷款的支持下,宝马二手车的检测标准和服务水平都在大踏步升级。不好不坏的消息是,倍受市场关注的“共享宝马”,被宝马官方辟谣——那不是宝马自己家的产业,除了使用的车之外都与宝马没关系。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也有走热的趋势,首先吃螃蟹的是戴姆勒集团支持的TOGO和宝马旗下的ReachNow。两者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汽车共享出行平台,提供城市内的即时、短程出行服务;前者有smart fortwo,后者有BMW i3和MINI 5-door Hatch。
最近试水“共享汽车”的是奥迪,据说仅是战略发展部门的试验项目,其定位与TOGO大致相同,使用的是奥迪A3 Sportback 35 TFSI 进取型或相近的配置——奥迪A3的入门车款。
相比之下,突然蹿红、家住沈阳的“共享宝马”名气更大、关注度也更高——即使不谈配置,埃斯托蓝也是BMW 1系的主打颜色;配合沈阳的地理位置,让人很难怀疑其“BMW官方”的背景。
但实际情况可能要令人大跌眼镜,租赁公司从“市场购买”进而“运营使用”,与宝马并无任何关联;虽然有推进产品认知之实,却也有“背靠大树蹭荫凉”之嫌。这着实惹恼了宝马,也是导致此次“官方撇清”的直接原因之一。
此外,即使宝马决定开发本地的共享汽车市场,唱主角的也应当是国产车型,比如BMW X1插电混合动力或是其他拥有新能源、新技术特性的产品。进口销售的BMW 1系突然“被”出任“共享汽车”甚至被命名为“共享宝马”,从品牌传播、产品推广到发布周期等一系列链条,都被这一次“共享”所打乱。宝马又怎会无动于衷?
未来的共享汽车会成为一把温热的长刀,去切割甚至是捣毁已形成基本框架的细分市场。以共享单车为例,它不但将原有的公租自行车“打翻在地”,还在普通自行车的身上“踏上一万只脚”——既然共享单车可供代步,三五百元的普通自行车再无人问津,消费者的目光都望向了动辄五六千元甚至是万元的高档、运动自行车。
共享汽车,一定会重复这一商业进程。无论是谁担纲“共享汽车”,高档品牌、豪华品牌的产品一定会成为受益者。
在新车销售增长缓慢的成熟市场,二手车配合汽车租赁、金融服务,不但带来销量、利润,更影响用户选择、提升用户粘性;在中国,金融服务或许可以直接与网络租赁联手——如果从全产业链发展的角度观察市场规模、利润增长,判别、决策的结果便完全不同。只要提供不同于新车市场的配置,又何必介意它是否埃斯托蓝?
不可否认,推进共享汽车的难度不小。停车缴费、交通违法、用户识别、酒驾判断……既需要用户的道德素质支撑,也需要产品的智能科技支持。相比大众品牌,豪华品牌进入“共享汽车”市场更有技术、品牌的优势,区别只在于进入的时间与态度。
对于尽早进入、建立标准、形成口碑,宝马已有成功经验。
宝马官方认证二手车启动于2006年。在使用年限低于2年、行驶里程小于5万公里的条件下,宝马品牌二手车被称为BMW Premium,MINI品牌二手车被定义为MINI NEXT,购买满足标准的官方二手车还能享受至少12个月的原厂质保……在二手车市场,虽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两三万元,但一辆宝马品牌二手车在店内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2周。
早在2015年9月,宝马就在钓鱼台国宾馆发布宝马创新出行服务战略,宣布启动BMW即时充电ChargeNow项目;2016年11月2日,宝马与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签署即时出行ReachNow项目的合作意向书。显然,前瞻布局、建立标准、服务用户……对于共享汽车的发展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今天的中国市场,共享单车已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痛点;在明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互联网+金融+租赁的形式,必将成为主流的销售方式。这也是各豪华品牌主动试水“共享”市场的重要原因。
这一次选择“撇清”,宝马的态度有些急躁。可能的原因只有一个,BMW ReachNow就要来了。(《汽车人》记者/吴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