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万物互融”中国5G汽车峰会由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有车智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辽宁中汽会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支持。旨在更好地促进各车企在5G技术的大背景下,关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合作,峰会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
此次峰会上,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负责人L3/L4无人驾驶技术总监郭继舜分享了《智能交通如何演变》的主题演讲。
作为一直从事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工作的成员,郭继舜回答了“未来5G怎么帮助量产的车辆落地”的疑问。
![]()
如今,车厂能够把握的只有汽车,所以研究单车智能,通过更多的传感器、更多的执行器联合更好的算法,让车本身不需要任何的外力就能实现相对安全的自动驾驶,是广汽研究院一直在坚持的事。但是它却很难实现。主要原因在于单车的感知非常难做。
郭继舜介绍到,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广汽在改装第一辆L4级别,能在城市路况进行自动驾驶的情况下花了200万人民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可替代件的不断增多,我们需要8万美元左右改一辆车,当然不算车的成本,但是依然无法实现非常好的感知。
![]()
实行自动驾驶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无保护左转、鬼探头等等。但是5G的到来,尤其是5G和V2X,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高精度的感知,还是低成本的感知,只要精准判断周围有什么车、人、路况,可以极大减少单车成本,同时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够减少车辆的耗电。
郭继舜谈到,在广汽研究院一年前,已经开通了5G的相关测试,虽然标准还没有冻结,但做了大量的测试。通过不断反馈自动驾驶技术真正要对5G的依赖和信息交换的程度是多少,将这些技术反馈给运营商,以便得到更好的行业应用。
建立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示范区一直是广汽研究院的目标,所以,广汽研究院依赖5G自动驾驶系统和远程驾驶系统的开发,推动量产落地,打造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共建智能网联生态圈;从少量的基站和样车开始,进行5G和自动驾驶结合,最终实现量产并达到远程驾驶的功能。
![]()
此外,他透露到,我们在研究院的附近建立的相关5G基站,在整体的完全覆盖的区域,我们实现了完全的无人驾驶,不需要任何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并且24小时运营,自己充电,自己出来接单。我们考虑所有自动驾驶列出来的遇到场景,在我们研究院内部实现了跟车组队、避碍、超视距等相关的功能实现,有遮挡的时候车看不到,我们希望通过5G的V2X尽快知道遮挡区域是否有人。
据了解,广汽研究院的实验场可以在室内通过驾驶方式时知道实验场的车上,时延控制30毫秒左右,完全应付我们在远程驾驶时候的外部的突变。在未来国家可能立法,在自动驾驶的整体运营过程中,可能会把远程的驾驶作为防止自动驾驶出现二次或者三四次交通事故的手段,必须集成在量产车上。
最后,郭继舜强调,5G在自动驾驶和人车协同、车路协同和车车协同之间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自动驾驶找到一条路径,能够更低成本,更加可靠,更加量产实现自动驾驶来到我们生活里面,并且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