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补”是在前几年热度非常高的一个词。
为了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曾经出台过一系列补贴政策,以促进各大车企技术、产业升级。在这个风口之下,加之新能源汽车的制造难度低于传统燃油汽车,不少名不见经传的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行列,通过叠放电池等方式使车辆达到一定续航标准,从而拿到补贴。
最后造出来的那些“妖孽”想必大家也曾经见识过,几乎连半成品都算不上,迅速被市场淘汰,而国家的补贴就已经足够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所幸近两年,随着市场发展趋于稳定,国家补贴的金额逐年递减、门槛逐年上涨,“骗补”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
但事实总能教会我们,什么叫做“强中自有强中手”。
5月23日,一篇名为《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报道,一经发出就引起了不小的舆论。报道称:青年汽车集团的水氢发动机在南阳市正式下线,只需加水即可行驶,能跑上千公里。报道还称,5月22日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到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时,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
而在2018年12月28日,青年汽车氢能源整车项目落户南阳市高新区,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总投资83.16亿元,其中南阳市政府平台出资40亿元。
感受一下“空手套白狼”的最高境界
作为青年汽车的掌门人,庞青年可以被称为“国家一级空手套白狼表演艺术家”。
首先,青年汽车旗下最著名的品牌应该就是青年莲花,这个不论中文名还是英文名都与英国路特斯(LOTUS)相似度极高的品牌从出生开始就带有迷惑性质——很多人至今仍然认为青年莲花就是莲花汽车在国内的合资品牌。但实际上,他们除了名字外再没有任何关联,逼得人家莲花汽车现在只能用音译名称路特斯。
接着和大多数"山寨"商品一样,由于质量、售后等问题,青年莲花车型没卖几年就再也混不下去了,最后只能以破产告终。对了,在破产前庞青年还用这个空壳公司骗取了数亿的补贴、最终被工信部开出罚单,取消其生产骗补产品的资质。只是这个处罚对于濒死的青年莲花来说实在无足轻重。
据工商信息系统显示,目前庞青年本人控股企业共26家,其中青年汽车集团等多家企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庞青年本人也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列为限制消费人员。可以说从始至终,“捞偏门”都是庞青年发家致富的秘方。
“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是黑科技还是冷笑话?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5月25日上午,庞青年现身南阳洛特斯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为早早等候在那里的媒体同行们讲解这次把他推向风口浪尖的“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
在30多度的高温下,西装革履的庞青年亲自上阵,指着一辆厢式货车说:“看,这就是我们的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并让工作人员从水龙头上扯出一根水管,通过动力箱下部的管子,将自来水注入到动力箱最上端的储水箱,然后坐上水氢货车,吩咐技术人员将水氢货车开出了几十米。
根据庞青年的说法,该车储水箱能够储存300L水,并且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无论是自来水、海水,甚至是脏水都可以加进这辆水解制氢车中。随后储水箱的水,在与某种纳米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反应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氢气,氢气在车载电池作用下,产生动力后,又变成水排出车外,“产生的水可以循环,也可以拔掉管子排出来,排出来的水和纯净水一样可以喝。”庞青年在说这句话时,脸上是带着骄傲的。
话音刚落,一名同行专门拿出一个矿泉水瓶,蹲到排水管下准备接点水,但大家耐心等待了15分钟,最终发现,一滴水也没排出来……空气突然安静。
“管路出现了问题,要检修。”现场气氛再度陷入尴尬。
全世界都欠庞青年一个诺贝尔奖?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着重发力研究的方向。顾名思义,氢燃料电池是使用氢这种化学元素,制造成储存能量的电池。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
燃料电池对环境无污染。它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而不是采用燃烧(汽、柴油)或储能(蓄电池)方式--最典型的传统后备电源方案。燃烧会释放象COx、NOx、SOx气体和粉尘等污染物。如上所述,燃料电池只会产生水和热。
庞青年的思路其实就是将一个氢气制造装置,类似于一个小型的核反应堆安装在汽车上,为氢燃料电池供能,从而驱动汽车,似乎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擎哥就此采访了一位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的化学博士,目前在某211、985高校就职。他的回答也证实了擎哥的想法,他表示“逻辑说得通,但充满漏洞,其实想要求证只需要两个数据,一是氢气的转换效率,二是氢气的纯度。”
就像是我们在一辆纯电动汽车上安装一个手摇式发电机,当你摇的时候确实能发电,但其发电量能不能支持这辆汽车启动乃至行驶?这个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庞青年说的是真的,那全世界都欠他一个诺贝尔奖。毕竟目前的氢气制造成本高得可怕,且由于氢气存储相关技术和安全性指标高,导致加氢站的建设成本昂贵,直接困扰全球氢能源车的发展。2018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建成的加氢站仅300多座,其中大部分加氢站都集中在日韩、欧洲和北美地区,我国目前投入运营的加氢站仅为13座。一辆汽车既能产生氢气、又能安全的储存氢气,一举攻克氢燃料汽车的所有痛点,40亿?再要个400亿也不过分。
“大难临头”人人自危
随着时间逐步发酵,其中的更多关键人物也渐渐浮出水面。5月27日,央视记者采访到了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投资公司副总经理 尹召翼;以及庞青年再三提到过的,水氢发动机的关键制氢技术专利发明人,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二级教授董仕节。
采访过程有点冗长,擎哥简单提炼一下。
关于为什么要选择庞青年这样一个失信的企业家,他的回答是:“我们觉得明明有风险还要去做肯定是不对的,于是要求庞总那边提供一个没有负面清单、没有负面影响的公司,他提供的是金华青动能源。当时不太清楚,因为看名字,看不出来法人代表是不是他儿媳,但是肯定是庞青年实际控制的。”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被庞青年忽悠了,他拿了自己儿媳妇儿的公司我们一时大意没发现。
关于对“汽车加水就能跑”的看法,尹召翼表示:“庞总经常拿水氢来混淆这个概念,我们在前期项目对接的时候已经发现一个问题,包括我们在张家港,也请教过相关专家。很多企业都在做,宇通也在做。”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被庞青年忽悠了,但由于很多企业都在做,所以我们还是相信了他。
而湖北工业大学的教授董仕节也讲述了该专利的原理:“就是铝合金碰到水,它跟水反应,产生氢气,然后氢气输送到原料电池,才产生电能驱动汽车,这就是这个系统的整个过程,目前现在9公斤铝合金粉能够产生1公斤的氢气。”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铝的价格已经超过10元每公斤,按照9公斤铝制取一公斤氢气计算,则生产一公斤氢气的材料成本约为90元,这还不算将块状铝制成铝粉的费用和能耗,其背后的费用远远高于燃油或者是电动汽车。
因此董教授再三强调:“目前距离大规模的技术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看到这里,这个故事的脉络就很清晰了:一个满嘴谎话的骗子,打着不成熟技术的幌子,忽悠了一群急于求成的傻子。
看了庞青年的事迹,擎哥想坦白。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的内心也一直有一个大胆想法。
希望看上的老板能通过后台联系我,一起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