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仇裕琴 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我是张献峰,一个地道的苏南汉子,在苏州开修配厂十年有余。这十年里免不得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酸甜苦辣。
我原以为往事不必再回味,直到最近看了《人类简史》,勾起了我不愿提及的失败回忆。 书里说30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从身高、力气、肌肉发达程度上都完胜我们人类祖先智人,到最后却被比他矮小的智人先一步进化并超越了。
这看似不符合常理的故事跟我又有什么联系呢?
七八年前我在苏州开了三家修配厂,都是上千平米的二类综合修配厂。客休区有现磨咖啡、台球和麻将等,环境高档且舒适。 而我隔壁老王的修理厂则是典型的夫妻店,只有一个工位,既是维修工位也是一家三口的生活场所。
老王每天忙着修车,而我天天陪保险公司的人吃饭喝酒。原以为维护好大客户关系就能维系好生意,不成想于是三年前进场的车辆陆陆续续减少,生意一天比一天差,最后我只有被迫关掉两家店,剩下一家店努力经营,寻找着生存之道。
我曾以为,行业低迷时,最先倒掉的肯定是那些实力并不雄厚的小企业。但现实不是这样。现实是,互联网时代,小维修企业的风险把控能力更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更大,“也许是船小好掉头吧。”
老王还是跟以前一样每天忙着修车,生意蒸蒸日上。 而我仅存的这家店生意依旧没有起色,看着到门口的车一辆辆都拐入隔壁。
我左思右想于是约了老王吃饭喝酒,虚心向他请教秘诀。迷迷糊糊中听到他说 “车主半夜11点要修车,我一样跳起来给他修好交车”。即将面对第三家店失败的我才意识到: 原来,服务才是留住车主的根本! 即使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也必须这么做。
真是一语惊醒。服务是留住车主的根本。
那天以后,我想了很多,也改变了自己以前的经营方式。回去后,我立马采取改善措施:
1.让我的接待每车必检,但不做强行推销。只是告诉车主车的真实情况,并且安排专人打回访电话;
2.增加洗车项目;
3.跟宽途、淘汽、天猫合作引流。
几个月过后营业额一点一点的回升。 终于,我明白了所谓服务不该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从车主的角度解决所有问题, 注重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服务。
比如车主打电话来说打不着火需要勾电,按规矩会收取50元车马费,但这不叫服务而是交易。 虽然车主为了应急当下会支付这一笔钱,但车主不会有触及内心的感动,更不会有下次再次进店,或介绍朋友再次光顾的冲动。
![]()
所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都先去为车主们解决问题,这样做下来最后的利润也并没有下降很多。 有道言“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或许就是这样子吧。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 看过很多电影, 往往故事的基本情节、主人公, 甚至连片名都忘了, 却唯独对某些细节念念不忘。”
——电影人徐峥
提升修理服务的同时我也在努力思考如何扩大服务的广度,希望从各方面提升服务品质以巩固客源。
一次机遇下,我赞助了区里的篮球比赛,原以为只是一次用以宣传的社会活动,没想到意外地受益良多。 从中我结识了许多球友们(车主们),慢慢的我拥有了这群基于友谊与信任的稳定客源,客户数量逐渐增长起来。
现在回想过去,感慨一箩筐。我一开始就在机器设备等条件中看起来都强于隔壁智人老王,足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在实践中反而是看似劣势的智人老王运用智能,打败了如我一般看起来更有外在优势的尼安德特人。
我在尝到了两家修理店倒闭的苦头后,才借鉴着隔壁老王的经营模式,逐渐成功进化成人类,懂得单靠外在并无法决定成败,丰富和强化内在,注重服务细节和情感维系才是持续经营的决定因素。
商道如人生,有个三起三落也是正常的,但要有利他的心理。 做生意正如古语讲,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在维修行业里,各种新模式不是上帝,细节才是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