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眼花缭乱的货架前,葡萄酒你怎么挑?懂行的除了看酒庄、品牌,还要综合葡萄种类、年份、产地等诸多因素。但如果是一般消费者,估计也就是随缘了,最多看看价格——难道我喝个酒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其实,有一个选购葡萄酒的重要标准:看评分。
就在前几天,葡萄酒圈发生了一场地震:地位非常显赫的葡萄酒评家,有“葡萄酒皇帝”之称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宣布正式退休,不再评酒打分了。
![]()
做砖家做到皇帝这份上也没谁了。也许大家对帕克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对于许多葡萄酒爱好者来说,他打的分数就是购买的依据,甚至直接影响酒庄的价格高低。
你知道葡萄酒评分是怎么来的么?这些酒评家真有那么牛逼?
![]()
我们可以先看一组数据——仅在法国波尔多,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庄就超过9000家。再加上法国其他地区,还有旧世界、新世界这么多国家和地区产区加起来,葡萄酒的品牌数量不计其数。葡萄酒爱好者在这么多葡萄酒当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难度可想而知。
![]()
蓝色标注的全是葡萄酒产区,分布五大洲。
那么在对面前的葡萄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判断酒的好坏和风格?这个时候就该砖家上场了。
酒评家专职对各种葡萄酒进行“望闻问切”:嗅香气、看颜色、尝味道,再根据葡萄种类和当年的风土等综合给出适当的评价,最后打个分。而这个分数就对消费者购买葡萄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了。
![]()
所以,人们经常会在葡萄酒瓶上看到RP、JR、WS、WE这样的评分,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些就是葡萄酒界各种权威评分体系或者知名酒评家名称的缩写。其中,最响当当的就是RP——可不是人品哦,是罗伯特·帕克的名字缩写。
为何帕克有“葡萄酒皇帝”之称?其实他一开始并不是什么酒评家,甚至他之前从事的行业根本与葡萄酒无关——他是美国的一名律师。但有一次他跟女朋友在法国旅行的时候,感受到了葡萄酒的美妙,于是好奇心一发不可收拾,回国之后自己创立了一份独立的酒评指南,这就是1978年创办的《葡萄酒倡导家》。
但帕克的这次跨界,却让传统的酒评界生起了波澜。
因为,他号称完全独立,从来都是自己掏钱购买葡萄酒评测。而且他还讽刺其他酒评家去酒庄评酒时,后备箱塞满了酒商送的酒。呵呵,这让兜叔联想起国内某汽车碰撞测试5星批发部的梗,吃人的嘴软,这结论肯定也没法公正啦!
![]()
当年许多人看不起帕克,从小喝可乐长大的美国人评个毛线葡萄酒?
而且律师出身的他牙尖嘴利,眼光毒辣,敢于跟老行尊对着干。
最著名的便是82年波尔多葡萄酒期酒一役。当年,有些著名酒评家对这个年份的波尔多葡萄酒评价很低,但帕克却认为1982年是无与伦比的年份,因此跟一堆老砖家打起了口水仗。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老砖家被啪啪打脸,一夜间名声扫地——1982年波尔多葡萄酒上市后品质惊人,82年的拉菲最是经典,在现在的酒圈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
新晋酒评家帕克一战成名,因为相信他而购买了82年波尔多葡萄酒的人们,也狠狠赚了一笔。
最后发展到什么地步?酒庄的葡萄酒价格可以因为帕克的评分而大涨4倍,也可以因为他打低分而卖不出去。
甚至有酒庄专门根据他的口味偏好来酿酒,这种现象被称为“帕克化”。
也许你看出来了,所谓酒评家确实有阅酒无数的经验,但他的评分无疑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个人的喜好。
而且,他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但无论如何,只要你找到了自己认可的酒评家,那么他的评分对你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
![]()
看看专家的评分,再学点基本套路,装老司机就这么简单!
那么,现在主流的评分体系是怎样的呢?
目前葡萄酒评分大致分为三种,是根据不同的地域和历史产生的:
第一种:百分制评分准则,是根据美国的教育分制产生出来的,我国也一样。
第二种:20分制,法国的教育分制,最高分是20分;
第三种:星级制,由酒店的评判标准衍生出来的评判制度,有五星制、四星制和三星制。
以帕克发明的“百分制”为例:
96 - 100分:伟大、卓越(Extraordinary)。这种葡萄酒往往值得收藏。
90 - 95分:好酒(Outstanding)。出色。
80 - 89分:优良(Above Average)。没有明显的缺陷。
70 - 79分:一般(Average)。没什么明显特色与过人之处。
60 - 69分:次等品(Below Average)。有着明显的缺陷。
50 - 59分:不及格(Unacceptable)。令人无法接受。
简单的说,酒评家就是葡萄酒的裁判。如果你对葡萄酒的品质有点要求,又不想花冤枉钱一瓶瓶的去比较,那么建议你不妨去看各大酒评家的评分做参考。
不过,正如兜叔所说,每个酒评家都有各自的偏好,酒虽然有好坏之分,但更多的还是风味的差异。所以,第一步先找到合自己口味的酒评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