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520,又到了各种晒红包、发狗粮的日子,汽车圈也紧跟热点的进行各自的宣传,吉利嘉际、奥迪Q3等都以“爱”为主题散发着自身魅力,营销做的那叫一个溜,不过在笔者眼里腾势才是今天的主角。
昨日,比亚迪发布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称此次董事会通过了《关于拟对参股公司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对参股公司腾势新能源增资人民币1.5亿元,全部作为注册资本。
尽管腾势新能源连年亏损,但其股东比亚迪和戴姆勒依然持续增资,表明他们对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看重,而双方同时增资1.5亿元才是给腾势520最好的礼物!
目前,腾势新能源正在进行新一轮变革,据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腾势新能源将并入奔驰销售体系,并称腾势新能源和戴姆勒的分工明确了,技术由比亚迪负责,造型、营销由戴姆勒负责。
事实上,从2012年至今,比亚迪和戴姆勒已向腾势增资七次,累计金额高达20余亿元。有数据显示,腾势新能源的注册资本由2010年的23.6亿元,在今年2月底提升至45.6亿元。
尽管已经七度增资,但从2014年首款产品腾势300上市至今,腾势新能源从未摆脱亏损困境。数据显示,其2014年至2018年共计亏损35亿元,年均亏损高达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腾势新能源持续亏损0.44亿元。
腾势新能源成立于2011年,是比亚迪和戴姆勒共同出资打造的高端电动车合资公司。其首款产品腾势300于2014年9月正式上市,起售价为36.9万元。而后,在产品技术不断升级下,腾势400、腾势500陆续上市,但实质上只是腾势300的升级版本。
销量不给力是腾势最大的问题,腾势新能源2015年~2018年的销量均不超过5000辆,2018年销售1974辆。2017年,戴姆勒试图通过将腾势并入奔驰渠道来改善腾势的颓势,但这一调整并未见效。今年第一季度,腾势新能源销量仅有100余台。
此次增资3亿元能否改变格局?在笔者看来这次并不会给腾势带来太多实际性的改变,没有一款符合当下潮流的新车,无论是外观设计上,还是销售渠道管理上,现在的腾势甚至无法与蔚来、小鹏这样的新势力竞争。
不过,腾势的新一轮调整已经在路上。早在2月底,就有媒体爆料称腾势新能源销售团队或将转移到北京奔驰,由原来smart营销团队负责。就媒体报道的变动,腾势新能源尚未公布确切消息。
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腾势新能源缺席,但其战略规划由奔驰对外发布,包括全新的品牌标识、概念车发布、以及全新插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的新品规划等,这或许侧面反映了奔驰全面负责其营销的战略举措。
面对腾势的连年亏损,比亚迪和戴姆勒可谓“锲而不舍”。事实上,自腾势新能源2011年成立至今,比亚迪和戴姆勒在新能源领域已有更多发展和布局,是否还需要腾势承载它们最初的梦想,业界始终存在争议。
目前,戴姆勒在新能源领域拥有北汽、吉利以及比亚迪三家合作伙伴,分别围绕奔驰、smart、腾势三大品牌进行布局。比亚迪也推出了全新一代唐EV等高端新能源产品,新能源车型占其销量比例已过半;同时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更加完善,对外开放合作也更进一步。
尽管如此,腾势新能源对戴姆勒和比亚迪依然具备价值。应对中国双积分政策要求,戴姆勒凭借豪华品牌新能源车的销量规模,以及尚在腹中的smart电动车,很难迅速应对。且腾势新能源位于奔驰和smart之间的品牌定位,有助于戴姆勒全面覆盖细分市场。
如今,跨国车企都在中国寻求新能源合作伙伴,拥有比亚迪这一实力合作伙伴的戴姆勒,若选择终结已经持续联合投入多年的腾势,难免遗憾。而从比亚迪的需求来讲,他认为高端新能源产品还是需要更高定位的品牌来承载,如同奥迪之于大众。
戴姆勒从过去试探性的开拓电动车市场到现在开始多管齐下发力电动车;而比亚迪现在发展形势不错,有技术和资金实力,那么下一步就是品牌向上之路。
无论是对戴姆勒还是比亚迪来说,腾势都是他们的“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孩子”成长,这次双方再次增资正是给他成长路上的礼物,也许是时候让他独当一面了!
Sam,去哪都要qia粉的弗兰人
爱吐槽爱王者更爱汽车
有90后颜值,更有老司机的技巧
试过很多车,对速度与美食不可抗拒
已入驻全媒体平台
勾搭合作及加入我们请联系
电话 15202195375
邮箱 459755620@qq.com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