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许是当下,助力车企们更快提升销量的办法之一。
一个最好的例证就是,即便是在被业界普遍称为“车市寒冬”的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依然分别完成127.05万辆和125.62万辆,同比上年分别增长了59.92%和61.74%。
而在刚刚过去不久的4月份,乘联会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我国的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6.9%至150.8万辆,这也是连续第11个月销量下滑。1-4月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59.5万辆,跌幅达到11.9%。
纵使国内车市依然低迷,但是新能源汽车依然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4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2万辆和9.7万辆,比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5%和18.1%。前四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
“车市寒冬背景下”反而持续增长的产销数据,让更多的车企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因此他们开始重点押注新能源汽车产业。但与部分“后知后觉”的车企相比,比亚迪显然有着比较“前瞻”的眼光,并且凭借着这份“前瞻”,其一度成为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的佼佼者。
比亚迪“重走花路”
最新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元EV以6428辆的销售成绩,成功占领4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榜的榜首。
![]()
而在上个月底,比亚迪公布了今年第一个季度的业绩报告,其中显示:比亚迪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3172辆,同比增长147%,实现营业收入303.04亿元,同比增长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亿元,同比增长631.98%。由此,比亚迪也结束了连续两年的净利润下滑窘境,开始走上“花路”。
比亚迪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产品布局、技术平台以及销售渠道的多向发力。
产品方面,今年以来,比亚迪已经推出了十余款新车型,其中包括全新一代唐(燃油)六座版、全新宋MAX、全新一代唐DM 六座版、秦Pro EV超能版、全新元EV535,以及刚刚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E-SEED GT 概念车、宋Pro等车型。
![]()
不可置否,像比亚迪这样推陈出新的速度,不仅在满足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比亚迪在各个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布局。
当然,除了完善的产品矩阵之外,比亚迪的e平台的应用也是其制胜的秘诀之一。得益于这一技术平台,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开发速度更快、性能更强、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因此也带来了更加可观的经济利润。
面对风云变幻的汽车市场,比亚迪深知,只有一直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做好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促进品牌全面向上,才能够让一个品牌具有持续的生机活力。因此,作为自主品牌中的技术“高材生”,在BNA架构的赋能下,比亚迪王朝燃油、DM、EV车型也实现了底盘架构、核心科技、动力技术、智联开放、设计、供应链及品质管控的七大共享,智价比全面提升。
不仅如此,比亚迪还推出了“e系列”纯电动车销售渠道,构建了“王朝+e系列”并举的“全市场”渠道网络。在这张网络的作用下,比亚迪的销量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边缘化车企重燃希望
这两年比亚迪的销量可谓是节节攀升,而今年前四个月的优异表现,又让比亚迪“风光”了一把。也许正是因为比亚迪的成功,让很多的造车新势力以及一些徘徊在市场边缘的车企看见了崛起的希望,近段时间,一些几乎“绝迹江湖”的车企又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并且纷纷加码新能源车市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马、力帆、华泰等车企。其中,海马汽车在2018年7月曾宣布将于“2025年淘汰传统燃油车”,并计划在两年内推出三个平台四系列车型,所有车型均会推出油电混动版,2020年以后将推出新能源模块化平台。
![]()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海马带着战略转型后的首款车型——“强动力智能SUV”海马8S亮相展台。而按照海马汽车的规划,接下来,其不仅会在强动力SUV上再下功夫,还会在家庭用车方面打造多功能的产品,同时还将会推出长续航的电动车,这三种产品品类将分成三个阶段实现突破。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市场中,这些相对边缘化的车企究竟能否凭借新能源重新“站起来”还很难说,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国家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的今天,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新能源车市场,未来必定会彻底代替燃油车。因此,越早抓住机会,也许胜算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