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车事原创稿件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曾几何时,韩系车是性价比的代名词,北京现代进入了中国5年就进入了产量过百万的时代,谁也没想到,韩系车在经历了2010-1013年的飞速增长后,同样也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从巅峰跌入了谷底。
这样过山车般的增长和迅速衰落,很多人都将韩系车今年的惨败归结于“萨德”事件,但是实际上麻哥觉得,和萨德有关,但不能以偏概全。
由于6月份的具体销量数据还未公布,所以我们以5月为例。可以看出,在轿车、SUV、MPV三大市场,除了全新途胜取得了将将过万的销量外,再没有销量过万的车型。
麻哥觉得,韩系的颓势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品牌的崛起。
当年韩系车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混的风生水起,主要还是价格方面在早期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巨大优势。当年的汽车市场远不如今天这么发达,不少地方购车都需要去省会城市,而且当年汽车的价格也异常坚挺,少有优惠等。
韩系车在价格上相比日系和德系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而且当年它们的核心技术多源自日系,和当年刚起步的自主品牌相比,韩系车显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2010年前后,韩系车凭借流体雕塑一下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加之“钓鱼岛”事件持续发酵,日系车一度全线萎缩,此时韩系车钻了个大空子,凭借低价高配置高颜值风光了几年。实际上从2013年韩系车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显然,这和萨德并无关系。
品牌忠诚度不足
所谓品牌忠诚度,就是本品牌的车主,下一台车仍会选择这个品牌的几率。记得之前看到过一篇调查,现代的品牌忠诚度是合资品牌里最低的。别的不说,北京现代的产品布局就有很大的问题,虽然看似从小型车到中型SUV都有,但是品牌溢价能力仍然很低。
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多代同堂,A级车市场清一色的“伊兰特”系列和A+级的名图,B级车就一款索纳塔,SUV也是清一色的“途胜”系列,这不,不久之后北京现代还有一款所谓的“全新ix35”就又要上市了。多代同堂是能带来销量,但是对品牌印象的提升却有不小损害。
看脸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品牌强势崛起
现代因为“流体雕塑”而大获成功,起亚也因虎啸式前脸大幅增长,在当年我承认都是很时尚惊艳的设计,可是设计语言的更新显然比他们的产品换代慢了不少。尤其是起亚,改款过后的K2和智跑以及KX系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简直丑到新高度。
反观中国品牌,近两年在设计上的进步都是有目共睹的。就拿SUV来说,博越、哈弗、魏、荣威RX5等,和这些车相比韩系车丝毫占不到任何便宜,可见韩系车的高颜值已经行不通。
欧美系下探,中国品牌上升
如果你关注汽车市场,你会发现近年来市场上的所有车型都在降价,设计、动力以及品质更加出众的德系以及日系的价格也是不断下探。
另外中国品牌也走起了又大又便宜的路子,价格低、配置高、外观不逊色于韩系车的中国品牌车型也越来越多。所以,同样的价钱买最好的,或者减点钱买品质差不多但是性价比更高的中国品牌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在这样上升受阻,下探又不行的大环境下,自然买韩系车的人就少了。
不少人在谈到韩系下滑时,总会说对它们能否触底反弹拭目以待,麻哥我倒是觉得,能不能反弹都无所谓了,毕竟中国品牌飞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吉利、长城还是比亚迪、荣威,还有更高端的WEY、领克等等,都有实力和韩系车一较高下。更实惠的价钱,一样的品质,中国品牌其实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