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报道显示,江淮汽车早期就已进入新能源风口,从2013年前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2014年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曾一度成为江淮汽车的销量亮点,但随着国家补贴政策的退坡,江淮的新能源产品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江淮汽车举行了“2019JAC品牌日”。对于2019年新能源的规划,江淮汽车展现出的技术并不能让众人信服。
除了等速续航、最大续航已经过时的字眼之外,江淮自己所研发的470公里综合续航、40万公里电池寿命在如今的新能源行业中已经不能算是领先。
![]()
所以对于新能源,江淮新能源显然更依赖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江淮汽车目前正在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代工。此外,2017年中旬江淮汽车还与大众汽车(中国)签署了合资企业协定。
![]()
作为江淮大众合资后的首款车型——思皓(SOL)E20X去年5月就已举办正式下线仪式,其原计划在去年三季度正式上市,但是据江淮的说法,大众方对于产品还在进行调整,该款车型到现在仍旧没有消息。
在新能源合作板块,江淮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蔚来在上海车展上表示,蔚来ET车型将不会交由江淮代工;而江淮大众在新的大众方要求改变股比的博弈之下,首款车型仍旧怀胎难产,这一切也让江淮大众的前景扑朔迷离。
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江淮汽车拿到了大量政府补助。
公开数据显示,江淮汽车2014年2018年,累计利润为总计21.95亿元。其中2016年最高,为11.62亿元。但这五年间,江淮汽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29亿元,其中2018年达到12.78亿元。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这些巨额政府补助,江淮汽车早已深陷困境。
![]()
江淮在此前预亏公告里提到,公司继续坚持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新车型平台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在车企不断对新能源技术革新的当下,对于现时的江淮,新能源的最后这根“救命稻草”,能否让深陷亏损漩涡的江淮顺利“出坑”?这背后的关键确实值得江淮汽车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