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11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现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登台演讲,他阐述了他的汽车产业观:“热爱、洞见、勇气、谦敬,这是我的汽车产业观。”在阐述关于“洞见”方面的时候,他提到:技术是可以买来的,管理是买不来的,或者说洞见是买不来的。
![]()
但是实际上,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并非不认同,而是是有着一丝丝担忧:技术真的是可以买来的吗?我们不得不为一汽捏把汗!
“人傻钱多”的过去,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从中国汽车产业起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明显处于落后状态。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中国各地开始兴起产业链长的汽车产业,主要秉承“以市场换技术”目的,开展了很多合资合作项目。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自主品牌迎来了集中发展期。
![]()
现在回头再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确实迅速,过去二十年,自主品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尴尬的事实是:中国是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但是中国自主汽车仍然不强。在海外市场自不必说,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比率(约3%)远远低于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制造强国。即使是在自己家门口的中国市场,自主品牌所占比率,也刚刚超过40%,尤其是乘用车领域,多年来,国际品牌闹闹占据前几位的位置。
![]()
很多人是支持“购买技术”这种快速发展方式的,或许是看到中国高铁,曾经以巨额资金,购买到了技术,得益于此目前发展水平已赶超发达国家;或许是看到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获得了阶段性成功,也推出了CMA技术平台,发展前景一片良好。
![]()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购买的技术,往往也并非是最先进的技术,购买的技术,也需要自己的工程团队进行学习掌握,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研发迭代。否则,技术刚买完,就已经落后了,又得投巨资去买新技术。“人傻钱多”终有时,是无法持续的。
![]()
而在一些领域,也并不一定能轻易买到技术。比如商用飞机,中国是经过长期的学习、探索和研究,才具备一定的整合的能力,但关键零部件仍然掌握在外企手里,属于不可转让部分。芯片技术,中国也处于落后地位,面对国际巨头的议价能力很弱,即使我们的中芯国际能制造出14nm的芯片,但离国际先进水平10nm甚至7nm还是有一定距离,所以中国每年数千亿的芯片需求,不得不依赖进口。另外光刻机的技术被外企垄断,中芯国际们随时有可能被外方卡脖子。众所周知的奇瑞汽车,在初创时期,花钱从英国福特买来二手的生产线,买来一堆别人快淘汰的“技术”,起点其实就比别人低很多,所以奇瑞后来被迫提出来自力更生,做的很辛苦。
![]()
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得到很大推广和发展。众多科技公司云集于硅谷,中国很多企业也参与其中,这也是希望能在技术上追赶上美国的标杆企业,以免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落后被动、甚至是受到存亡威胁的地位。
![]()
技术在手心才不慌
同时,我们也看到,比亚迪依靠在电池领域的积累,目前已经居于全球新能源车制造商前列。比亚迪完成在美国建厂,并成功将新能源车出口到欧美日等高要求市场,均是依赖于技术方面的积累和突破,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带了个好头。
![]()
可以期待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将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切将源于中国产品的技术和制造优势。
![]()
还有华为,以多年来的国际化市场开拓,高额研发投入,换来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已经引领5G的市场投放,尽管美国号召盟友禁用华为5G,但是欧洲诸国权衡利益需求,还是无法拒绝华为。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技术在手心不慌”,靠买技术是始终无法建立技术优势的,而是要靠自己去创造。
![]()
好在,徐留平同时讲到,“对于中国一汽来讲,我们(的战略)叫扛红旗、抓自主、强合作、狠创新。而在这一新战略的指引下,红旗品牌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 …技术方面,红旗品牌也发布了R.Flag“阩旗”计划,重点围绕电动化、智能网联化、体验化、共享化四大方向,打造R.Flag“阩旗”技术品牌,并完成了“三国五地”的全球研发布局。”意在着力打造自身的研发、技术能力。
结束语:我们不希望徐总只是嘴上说一说,我们也不希望看到红旗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希望的是:一汽真正能把握这个契机,不断夯实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厚积薄发,更持久保持增长,恢复属于“第一汽车”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