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品 | 车与轮编辑部
编辑 | 杨巍
东营拥有号称“中国轮胎之乡”的广饶县大王镇,这块神奇的土壤,孕育出无数轮胎企业,山东300多家轮胎企业,有近200家诞生于此,众多轮胎企业也为东营的经济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随着轮胎行业的发展,大量轮胎企业开始出现失信问题,截止目前,我们调查发现,已经有15家东营的轮胎企业存在失信或是被执行人问题。
![]()
盛泰集团多次失信
盛泰集团拥有17年历史,总投资40亿人民币,占地80多万平方米,拥有职工4000多人,技术人员860人,是东营最具规模的轮胎企业之一,但这个东营轮胎巨头一样的轮胎企业,也因为欠款多次被列为失信人,据了解盛泰集团累积5次被列为失信人,而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的次数累积高达61次。
![]()
恒丰橡塑失信
恒丰橡塑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的老牌轮胎企业,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恒丰橡塑总投资超过50亿,占地200多万,6家工厂,拥过万员工。而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一般的轮胎企业,也层被法院累计2次列入失信人名单,14次列为被执行人。
![]()
大王金泰集团有限公司失信
大王金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拥有71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轮胎企业之一,2016年还曾经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位列126名。但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老牌轮胎企业,近年来,多次被列入失信名单中。据了解,大王金泰集团有限公司累计15次被列为失信人,累计38次为被执行人。
![]()
曾经的“信用之乡”如今却出现这么多失信轮胎企业,曾经被银行轮追着主动放贷的轮胎企业,现在却被银行堵着门要债,着实让人唏嘘,而这也暴露出东营轮胎存在很多问题。
1、随意担保
前文提过,由于信用资质受限,很多企业通过担保来获取贷款,而这种担保是相对的,我找你担保,同时我也能为你担保,这就形成一种担保链,而通常一个企业会为多家企业担保,正是“担保链”存在,也让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曾经一家轮胎企业的负责人告诉小邦,因为担保的企业出现问题,刚刚收到的货款就被银行收走,自家的资金都陷入严重危机,没有钱购买原材料,只能被迫停产。
2、盲目扩张
2013年,斥资5800万英镑收购英国和日本的外资企业,随后又开始扩张到房地产、机械、汽配、新能源等领域。“不多元、不扩张、企业就做不大”,永泰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这么说。在当时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所有轮胎企业都想将自己做大做强,于是一些轮胎企业陷入近乎疯狂的扩张中,其中永泰集团的扩张脚步轰动全世界。
![]()
但这一切都随着永泰集团总裁尤晓明的骗贷事件终结,骗贷风波后,银行开始通过诉讼不断冻结企业资产,甚至直接抽贷,一些东营轮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任也被彻底打破,担保链更牵连着大量轮胎企业。东营轮胎企业野蛮式生长时期宣告结束。
3、同质化问题严重
前文说过,巅峰时期东营拥有200多家轮胎企业,一个东营轮胎企业负责人说,在那个时期,随便开个轮胎厂就能赚钱。但随着市场饱和,社会发展和进步,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问题显现,一些东营轮胎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而发展过快,根基不稳,导致很多轮胎企业开始破产。
![]()
据了解,单单2018年一年时间,中国就有27家轮胎企业破产,其中山东轮胎企业有15家,占破产总量一半。
![]()
之前提到东营,想到的是“中国轮胎之乡”、“信用一哥”、“银行向往的一方热土”,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可现在东营轮胎频繁出现“破产”、“失信”、“欠账”等问题。
短短几年的时间,这些东营轮胎从辉煌走向毁灭,根本原因就是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过分担保,盲目扩张,根本不给自己留后路。市场一旦出现问题,这些“头重脚轻”的轮胎企业将第一时间“栽跟头”,有的甚至直接倒地就再也起不来了。
为了扩张而扩张,在自身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大量贷款,一旦形势不好,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就会开始行动,想尽一切办法收回贷款,甚至直接抽贷。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自然不堪重负,还不起钱就成了常态。
![]()
不可否认,担保链确实给东营轮胎企业带来过很好的发展,但在自身并不足以支撑贷款的情况下,强行融入担保链,将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企业绑定,就是将自己的生存与其他人绑在一起,这是一场赌博,赌对了一荣俱荣,失败了全部毁灭。
![]()
做企业不是赌博,不能怀着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想要更健康的发展,稳中求胜才是根本。加强自身建设,不断的提升质量、品质、口碑、技术,打好基础才是关键,通过逐步递增,才能得到更良性的发展。
![]()
![]()
![]()
![]()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