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最怕什么?
违反交通规则?
没地儿停车?
查酒驾?
不,这些都是最闹心的,
面对碰瓷都要被比下去
而且碰瓷的手法花样百出,画风清奇
让人防不胜防!
碰自行车的:
碰公交车的:
连警车也都敢讹:
你俩吵架,为什么要为难别人?
是想撞车吓唬丈夫么?
您这是自带弹飞功能么?
这就是已经失传多年的“铁头功”吧?
这些人也是够烦的,不好好的去找一份正经工作,天天研究各种碰瓷套路,小技巧,你说你把脑子用在正道上不也挺好的么?他们到底都有哪些套路?
1、专挑违章车辆下手
应了那句话: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就是看你违章了不敢报警的心态碰瓷你,让你我f**K说。
所以说开车一定要专心,不仅仅是为了防碰瓷儿,更是为了行车安全。别没事就看了微信,刷个票圈的,看一眼没注意前面,好了,掏钱吧您。
2、团伙合作
这也同样是碰瓷儿的常用伎俩,通过假扮路人甲和路人乙迷惑司机,达到让司机误以为真撞到人的假象。
如果对方人比你多,那先别下车,猥琐发育,别浪,然后看情况要不要报警请求警察集合。
3、固定物品碰瓷儿
还是那句话,开车之前先绕车一圈简单查看一下,一般这种东西还是很明显的,如果发现可疑物,也别手快的就拿起来看了,如果当车了,那就先拍个照片或视频,这时候碰瓷也知道没戏了。
4、耍赖直接躺
这种人就比较直接了,直接躺车前不走,怎么劝也没用。
先别着急,也别听吃瓜群众的议论,说不定叫的最大声的就是同伙。也别扶他,没准你一扶他就要赖你了,等待警察来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
法律法规不健全、高额收益驱诱、道德良知的丧失等因素滋生了碰瓷现象。法律上称“碰瓷”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
目前,无论是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部门关于“碰瓷”案件的定性问题一直都充满着争议。实践中,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的行为的定性,有四种情况:
情况一:“碰瓷”构成诈骗罪
情况二:“碰瓷”构成敲诈勒索罪
情况三:“碰瓷”构成抢劫罪
情况四: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那么,如果故意碰瓷者,被车主误伤甚至撞死的话,车主该如何担责呢? 车主是否承担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针对专业碰瓷者人群,规定中还特别指出:“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汽车在没有违章的情况下正常行驶,而行人故意先撞上行驶的车子,驾驶者来不及反应而发生交通事故的,车主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碰瓷者负全责。
最最重要的是,只要你有证据,就不怕被人碰瓷儿。行车记录仪还是强烈推荐的,让碰瓷儿者无法狡辩。
很多车主没装行车记录仪,因为觉得没必要,自己的车又不是豪车,没人会来碰瓷的,可是行车记录仪的好处,却不仅仅是防碰瓷。
行车记录仪不仅能记录开车状况,在事故发生时,视频能为保险快速理赔提供依据,为交警处理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
作为第一现场的眼睛,行车记录仪一定要选好的。比如AutoBot S行车记录仪。除了能满足日常拍摄记录等基本的需求外,特有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也就是包含了车道偏移预警和前车防碰撞预警功能的ADAS系统,可以提前两秒发现车辆异常,给车主更多的反应时间,能极大减少发生事故概率。
对自己的车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