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电动机进行动能回收时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本身就很低,而且伴随着能量损失:其次,将电能传输至动力电池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能量损失;再次,加速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依然会有能量损失。所以,从回收动能开始,到再次把电能通过电机转化为动能,驱动车辆,这一整个循环都是有不小的能量损失。
看到这,可能会有朋友会质疑:任何过程必然会有能量损失,这是不可避免的,内燃机车和新能源汽车都如是,但如果没有动能回收功能,动能不就白白完全被浪费掉了?
事实的确如此,但矛盾并不在这,问题出在动能回收强度这里。回收强度轻,动能回收效率就低;回收强度高,比如单踏板模式,倘若未摸透动能回收的脾气,很容易出现如“重踩刹车”一样的情况。特别是在堵车时,车辆还未达到合适的跟车距离就停下来了,那就要再加速,这样反复地加速、减速必然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损耗,甚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因此,不同车型由于硬件系统不同、标定逻辑不同,因此实现能量回收效率是不一样的,不能仅看官方宣传的“最大效率”,要通过实际测试,方能知晓其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