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一直都处于变化之中,夏利、奥拓曾掀起两厢车浪潮,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国民家轿;日系车品牌影响力曾高于德系,皇冠、雅阁等车型成为富贵家庭专属;当今SUV市场快速增长,逐渐与轿车并驾齐驱,新能源市场被誉为下一块市场蓝海,销量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不管怎样变化,MPV车型仿佛一直都在沉默,属于中国市场的“小众”车型。
从国际汽车市场来看,MPV车型销量一直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日本约为25%、韩国约为20%、部分西方国家甚至接近30%,但中国MPV车型占据整体销量约为7.5%。所以有专家评论道:MPV车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是一种畸形的、不正常的状态。
MPV时代(ID:mpvshidai)认为:从上海车展来看,MPV车型与新能源正在紧密结合,MPV车型的市场情况有望好转。
1
中国市场是否需要MPV车型?
中国市场是否需要MPV车型,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中国家庭结构来看,MPV车型的多座位完全符合中国家庭需求,可以当作家庭第一辆车使用;
第二,MPV市场的热度为纺锥形,高端豪华MPV车型加价难提车、低端MPV车型销量火爆,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MPV车型有较高的需求;
第三,从MPV车型的自身特点来看,它拥有轿车的舒适性与SUV车型的多功能性,同时MPV车型特殊的结构让实用性更强。
以上几点来看,不管中国市场是否需要MPV车型,中国消费者需要“合适”的MPV车型。
2
MPV车型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占比小?
部分读者看到这里会产生疑问:上文说到MPV车型的优点,那为何MPV车型销量占比如此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有趣的现象,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称呼MPV车型为面包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MPV车型普遍的缺点,“外观设计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比如比亚迪宋MAX,在设计上进行了突破,从而月均销量稳定突破一万。
除了设计之外,MPV市场面向家用需求的车型较少,也是重要原因。比如高端MPV有别克GL8、奔驰V级、丰田埃尔法、大众夏朗、本田奥德赛等众多车型可选,售价较低的MPV车型基本被五菱品牌一家独大,家用MPV车型仅有别克GL6、比亚迪宋MAX、雪佛兰沃兰多等寥寥几款车型。
家用MPV车型较少,消费者选择余地太低,是MPV市场占比过低的主要原因。这也就导致了吉利嘉际、传祺GM6等家用MPV车型,上市即热销的局面。
3
混动是促进MPV销量增长的关键
从MPV车型家用来说,乘坐舒适性是最基本的需求,驾驶操控只是对车主的福利。而混合动力的优势就是,在堵车、起步等低速行驶路况由电机驱动,车内并无发动机的嘈杂声音,十分符合家庭出行或商务接待要求的静谧性;并且,混合动力由于电机的介入,在起步、急加速时的动力响应性更快,能增添一定的驾驶激情。
从MPV的商用来说,电机介入使油耗降低,用车成本减少,同时插混动力车型在部分城市没有限行规定,低油耗与不限行,这两点就能促进商用MPV车型的销量增长。
因此,MPV时代(ID:mpvshidai)认为:消费者对MPV车型混动的需求,远远超过轿车与SUV车型,所以混合动力的搭载,将有效提升MPV市场销量占比。
4
市场上混动MPV车型的选择
长安欧尚COSMOS
长安欧尚COSMOS(科尚)拥有一款混动版本,其电机最大功率仅为14马力,属于弱混系统,主要目的在于节省油耗。同时长安欧尚COSMOS(科尚)轴距达到2820mm,官方指导价仅为11.28万元,较适合用作营运车辆。
吉利嘉际新能源
吉利嘉际现阶段称得上中国MPV车型中产品实力最优秀的车型,拥有三款插电混动版本,售价区间为15.98万-18.28万元。仅看前脸大多数消费者,不会联想到这是一辆MPV车型,反而会认为这是一辆充满设计感的运动型轿车。同时吉利嘉际的配置极其丰富,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道路标识识别、远程启动、全液晶仪表盘、手机无线充电、冷暖杯托、转向辅助灯......这些配置让嘉际充满MPV车型应有的温度。
丰田埃尔法/威尔法
本届上海车展上,广汽丰田增添埃尔法双擎版本、一汽丰田引进全系搭载混动的威尔法。其实它们基于同一平台打造而来,在豪华感的营造上并无区别,只不过威尔法偏向年轻运动,埃尔法偏向商务,如选择豪华混动MPV车型,建议从这两者中考虑。
奥德赛锐·混动
奥德赛被誉为“最佳奶爸车”,其混动版本将于4月29日上市。据悉,动力将沿用雅阁混动版的动力总成。由于奥德赛·混动还未正式上市,具体配置尚未知情,但汽车生活相信奥德赛的人性化配置,绝对不会让消费者失望。
比亚迪宋MAX新能源
比亚迪宋MAX新能源版本一直被消费者期待,都在等待比亚迪将其新能源领域的秘籍运用至MPV车型中。外观设计与普通版差异不大,仅是车标采用蓝色点缀、进气格栅为双层镀铬。动力方面,搭载1.5T发动机与电动机、电池组成的插电式混动系统,最大功率为228kW,综合最大扭矩为495牛·米。同时,纯电续航里程提供51km和81km两个版本,能满足短途的城市出行需求。
文章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