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进程的加速,也让厂家的产品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新能源产品重要性更加凸显。日前,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预估)7月份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118万辆,同比增长25%;1-7月累计批发763万辆,同比增长35%。
结合乘联会发布的2025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来看,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不仅持续增长,同时各品牌之间也是你追我赶中,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向上。
![]()
比亚迪微增长,吉利后劲足
从乘联会发布的批发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7月份继续实现断层式领跑。不过对比去年的势头,今年比亚迪的增速有点放缓,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劲十足的吉利汽车。
结合厂家数据可以看到:7月份,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超34.1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07%。对照6月份超37.7万辆的销量,比亚迪当月销量环比出现下滑。
![]()
今年以来,比亚迪想方设法刺激市场,从年初推出智驾版到开启“价格战”,试图能够重回去年的巅峰状态。无奈,在竞争对手日趋强大的现实下它有点力不从心,即使降价也没对销量带来有效拉动。
相较于比亚迪,吉利汽车在新能源上就属于后来居上了。从数据来看:7月份,吉利新能源销量超13万辆,同比增长120.36%,与比亚迪的差距又缩小了。
![]()
值得一提的,吉利不仅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4.74%,表现出强劲的增速,同时旗下各新能源品牌也都是全面开花。
其中,吉利银河7月份销量超9.5万辆,同比猛涨237.2%;领克品牌销量超2.72万辆,同比增长27.94%;极氪交付量1.7万辆,同比增长8.44%——由此可见,在新能源上吉利汽车步步为营,后续发展更被看好。
长安稳坐第三,彰显大厂实力
在过去的7月份,其它车企在新能源市场上表现也很出色。比如,长安汽车月销超7.6万辆,坐稳第三位置。其后,特斯拉中国销量超6.7万辆,位居第四;上汽通用五菱销量超6.2万辆,位居第五;奇瑞汽车销量超5.9万辆,位居第六。
![]()
从这几家车企来看,它们在新能源领域各有特点。比如特斯拉中国在国内市场仅靠Model Y、Model 3两款产品就能做到头部位置,每月销量起伏不大,确实有两把刷子。如果它再多推出几款新产品,那么销量更了不得。
这两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也是频繁发力,不仅销量持续走高,同时也形成了从高端新能源到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布局。
![]()
从厂家发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长安启源交付量近2.86万辆,同比增长129.55%;深蓝汽车交付近2.72万辆,同比大增62.48%;阿维塔销量近1.01万辆,同比猛涨177.57%。长安旗下各品牌并驾齐驱的增长势头,也预示着这个新央企未来值得期待。
零跑突破5万辆,小米首破3万辆
再看新势力车企7月份的表现,会发现曾经的“蔚小理”组合已发生微妙的变化,被风头更猛的零跑、小米所取代。其中,零跑汽车7月份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长超129%。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零跑首次月销量突破5万辆。
![]()
超值的产品,再加上在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30多个国际市场布局,在吸引年轻消费者踊跃购车、赢得更多海外订单的同时,市场的深耕也为零跑汽车持续领跑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曾经不温不火的小鹏汽车这两年也成功逆袭。今年7月销量超3.6万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
不得不说,小鹏汽车销量回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品对路。比如,小鹏MONA M03在7月份交付超1.5万辆,已连续11个月交付超万辆。丰富的产品矩阵,加上有效的营销策略,让小鹏打好了这场翻身仗。
![]()
再看小米汽车,自推出小米SU7后,小米汽车很快就完成月销超2万辆的目标。如今随着小米YU7的上市,更是让它如鱼得水。只要产能跟得上,小米在销量还会给人惊喜。
此外,合资品牌在新能源上也出现回暖迹象。其中,光速汽车7月份销量超0.88万辆、上汽通用销量超0.81万辆、东风日产销量超0.8万辆、广汽丰田销量超0.74万辆,甚至华晨宝马月销也超0.44万辆。从这里能看出,在新能源化不断加速的大环境下,合资品牌也快马加鞭了。
《车壹圈》观点:从乘联会发布的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行来看,“百花齐放”是当前车市的一大趋势。同时,随着车企在新能源市场的转型,不仅为传统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车企带来更多机会,也让合资品牌开足了新能源车的马力。
由此可见,新能源化进程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助推整个汽车产业格局变化,让市场更有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