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
![]()
7月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手发布新规,自7月20日起,将“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的起征门槛,从原本的130万元(不含增值税)大幅下调至90万元,也就是含税价格只要超过101.7万元,消费者就需要额外缴纳10%的消费税。不分品牌、不分动力类型,不管你买的是奔驰S级、路虎揽胜、宝马i7,只要价格到位,一律“豪车对待”。
![]()
这一政策的公布,使得整个高端汽车市场发生了变化,多家豪华车品牌在第一时间推出补贴政策:捷豹路虎中国宣布在7月底前购车新增消费税由厂家兜底;梅赛德斯-迈巴赫经销商紧随其后,主销车型“价不变、税我来出”;部分保时捷、蔚来4S店则祭出“税改前锁价”“限时提车”等策略,抢夺政策窗口期的购车订单。一线城市多个门店甚至出现小规模抢购潮,消费者排队刷卡,只为在税改生效前抢下一辆“免税豪车”。
与2016年首次推出豪车消费税相比,这次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型正式被纳入征税范围。
仰望U8豪华版作为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陆地旗舰”,起售价已达109.8万元,税改后将直接增加十余万元税负;广汽埃安Hyper SSR这款国产纯电超跑,售价区间在128.6万到168.6万元之间,全系已进入征税范围。
这些国产新能源车型原本在政策激励下享有“高价免税”红利,如今也要被纳入相同的税负体系中,“平权纳税”成为新常态,意味着国产高端电动车也正式结束了“政策保护期”。
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这次消费税门槛下调并不是突如其来,不仅是为了财政调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消费。过去,豪车消费税主要针对极小部分顶级奢侈品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收入。但随着新势力品牌不断冲高、传统豪华品牌加快本土定制化,越来越多车型通过“低开高走”的方式轻松突破百万级门槛,豪车变得不再稀缺、消费层也不断扩展。这一次的变动,实则是对市场的“边界模糊化”进行了一次重新的定义。不仅是收入结构的调整工具,更是舆论与消费风气的风向标。
而站在市场的角度,最先被冲击的就是那些价格在100至130万元之间的“中间地带”车型。这一价位段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顶奢”,又不是完全的大众高端品牌,消费者最为敏感,厂商的定价策略也最为微妙。现在突然多出10%的税,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凭空贵了十几万”,这显然不容易被市场消化。原本靠高配置、强性能和科技亮点抢占市场的车型,接下来都得面临重新定价、重新定位的挑战。
与此同时,二手车市场可能将迎来短暂的红利窗口。由于本次税改仅针对新车,二手豪华车仍享受“免税”待遇,这刺激了一批理性消费者转向准新车交易平台。一些高配准新迈巴赫、揽胜行政和S级二手车的咨询量在新政发布后激增,部分电商平台甚至加开专栏推荐“免税替代车源”。对很多预算在100万左右的用户来说,原计划买新车的想法可能因为这一政策而彻底改变。
长期来看,这次税调对整个高端车市场影响都是巨大的,它改变了很多厂商的定价策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减配卡线”车型以规避税负;比如特斯拉则Model X入门版官方指导价从92万元降至89.9万元,同时将FSD自动驾驶功能拆分为6.4万元选装包,以回避豪车税起征线。
更重要的是,这场政策带来的改变,还包括消费者心态的变化。在这个政策落地之前,很多人买百万豪车更多是因为“能买”“想要”“好看”“好炫”;而在加税之后,消费开始转向“算得清”“值不值”“划不划算”。税感,成为继价格、配置、品牌之后的另一个值得考虑的点。
对用户而言,这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从“炫耀时代”走向“算账时代”。而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真正有价值的“豪华”,终将从标签回归到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