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以前的汽油挺耐烧的,可现在的汽油似乎不如以前耐烧?还有人觉得越耐烧的汽油,肯定越好。如今汽油越来越不耐烧,所以得出结论,认为现在的汽油“不实诚”,品质不如以前。
汽油都是调和勾兑而来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大家的这个直觉是否正准确呢?今天咱盘一盘这个话题。其实真不复杂。咱从汽柴油的冶炼说起,你就明白了。炼油厂里炼出来的“最初期的汽油”叫做“基础汽油”。这玩意儿是不可以直接灌入汽车油箱的。之后需要进入调油车间进一步加工。
所谓调油就是调和的意思,说简单点,和白酒的勾兑差不太多(白酒刚酿出来叫“基酒”,味道并不好。需要和其他年份、轮次的酒做勾兑调和)。那么汽油冶炼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基础汽油”进入调油车间,通过调整各种成分的比例之后,最终成品汽油就能出厂了。
那么早期的汽油,比如大虎悠小时候,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什么国一、国二、国三的还没出来呢!那个年代,汽车甚至都不是电喷的,还处于原始的纯机械化油器时代。那个时候的排气管,也就是直通通的一根铁管,哪来的什么三元催化,哪来的什么颗粒物捕集器?……
以前的汽油耐烧是因为
不限制芳烃、烯烃含量
因为那个年代的汽车没有电脑科技,没有传感器,所以发动机对汽油一点都不挑剔。在那个年代,想要把汽油标号做高?那简直太容易了!只要不限制汽油里的烯烃、芳烃,你想要啥标号,调出来还是不难的(当然也离不开辛烷值添加剂)。简单来说,辛烷值越高,汽油标号就越高。
那么汽油里呢,又含有很多复杂的物质。其中芳烃和异构烯烃辛烷值最高;异构烷烃和烯烃次之。也就是说汽油里的芳烃含量越高,那汽油的标号也就越高。——没错,当初的汽油就是这样的。而且把,芳烃这玩意儿热值高,能量大,通俗来说就是“贼耐烧”!
![图片]()
还有一点,90年代的汽油,使用的辛烷值添加剂,是四乙基铅。所以俗称“有铅汽油”。而且因为四乙基铅抗爆震的性能极高,所以添加量不大的。可是时间到了21世纪,我国引入了欧洲的汽车排放标准体系,当然汽柴油的标准体系也一起学来了。
21世纪汽柴油也开始
强调环保,开始限制成分含量
也就是在进入21世纪后,我们才接触到了电喷汽车、接触到了所谓的国一、国二、国三。不光是汽车的排放一直在更新,汽柴油也是一样。随着排放级别的不断严格化,汽柴油的烯烃、芳烃、甲苯、十六烷烃、锰……一大堆的东西,含量要求越来越低。也就是可以理解为“要求汽柴油的纯净度越来越高”。
而且21世纪大家都知道铅对于人体的巨大危害了,四乙基铅也被禁用了。那这时候,汽油还怎么去保证高标号?很简单:使用其他辛烷值添加剂,而且加大用量呗!这时候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锰(也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MMT)就进入了我国汽油,一直到2008年前后。
再后来的后来,MMT里含有的锰对人体也有害的事情大家都了解了。改成了和世界接轨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从这时候起,汽油的生产就成了“基础汽油+MTBE”的模式,维持至今。
如今的汽油主靠MTBE调和
热值影响确实存在
汽油炼油厂的生产模式大致可以拆分成这么几步:炼油车间先提供“基础汽油”,辛烷值换算成标号的话在89号左右。然后往里兑MTBE调和成92号、95号等等。比如说,国内就有论文提到过相关数据。
往92号汽油加入11.54%的MTBE添加剂,可以变成95号汽油,这个时候,单位体积热值降低1.69%。也就是说啊,这MTBE添加剂本身热值低,往汽油里兑的越多,那汽油的总热值也就越低,通俗来说就是“越不耐烧”。
当然这还能接受。如果遇到某些省份使用乙醇汽油的,那大家就更懂了。根据国内外实验机构的测定显示,国内主流的E10乙醇汽油,相比普通汽油,大约总热值降低了3.5~4%左右,算上其他的蒸发损失什么的,通常实际油耗比普通汽油高出大约4~5%左右。那就更不耐烧了……
总而言之呢,汽油越环保,就得做到越“纯净”,而越“纯净”的汽油,因为芳烃、烯烃含量越低,因此辛烷值就越低。想要获得高标号就得使用越多MTBE(或者乙醇)。那么势必就会导致汽油的热值越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越“不耐烧”。OK!破案了!真相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