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斯拉对多名前员工,以及硅谷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提起两项诉讼,指控他们涉嫌窃取公司商业机密。
![]()
特斯拉同时还在第二起诉讼中称,前员工曹光植在跳槽至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之前,窃取了与特斯拉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功能相关的源代码。
曹光植曾是特斯拉自动驾驶团队的一员,也是仅有的能接触特斯拉软件源代码的40人之一。特斯拉表示,在曹光植突然宣布要在1月3日辞职之后,其才知晓曹加入了小鹏汽车。特斯拉在诉讼文件中表示,曹光植在准备加入小鹏汽车之时,复制了30多万份与Autopilot自动驾驶源代码相关的文件。
![]()
在此之前,有两名苹果的工程师加盟小鹏前被FBI逮捕,也是因为涉嫌窃取数据资料的问题。于是在美国科技公司工作的华裔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再加上前段时间,美国限制中国留学生和降低名校华裔的录取比例,似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又要来了。事实如此吗?
曹光植曾经是谷歌的员工,后来入职特斯拉,前不久回国加盟小鹏汽车。特斯拉在曹离职前并未提起诉讼。这次诉讼,特斯拉也是更多着眼于Zoox以及四名跳槽至Zoox的前雇员(分别是Scott Turner、Sydney Cooper、Christian Dement、和Craigh Emigh)。
特斯拉诉讼的内容是,这几名雇员携带了对新雇主有用的特斯拉专有信息和商业机密,帮助Zoox跳过了开发、运营仓储、物流和库存控制所需的工作。
具体来说,四名员工窃取了与特斯拉WARP系统相关的信息,而WARP系统是特斯拉为集体管理生产、库存、分销和运输等事务而建立的专有软件平台,特斯拉为研究该平台花费了多年时间和巨额开支。
![]()
就是说,特斯拉并不只是针对曹,针对小鹏,针对无人驾驶技术,而是一起日常常规的离职员工泄密控告。小鹏变得引人注目,是因为人们把去年苹果类似的案件与这件事联系起来造成的。特斯拉以前还起诉过前Autopilot项目员工Sterling Anderson(他权限很高,可以直接向Musk报告)离职后违反了保密协议。因为他离职后创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公司。所以,特斯拉起诉属于日常操作,并不是针对中国公司,或者针对华裔。小鹏作为创业公司,它起步时自动驾驶的负责人谷俊丽,其实也来自于特斯拉,她并没有被起诉。
其实,在科技公司之间,类似的起诉的是很多的。譬如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谷歌就起诉过优步和自己的两名前高管。
2017年4月,谷歌在旧金山法院递交了起诉书,起诉该公司前任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高管安东尼·莱万多斯基和另一位姓名尚未确认的高管泄漏了谷歌自动驾驶技术机密文件。这些机密文件涉及谷歌自动驾驶技术原型车的设计图、自动驾驶技术测试数据等。谷歌要求优步和上述两人做出赔偿。
最终,优步赔偿了谷歌0.34%的股份。按照优步最近一次的估值720亿美元,相当于支付了大约2.45亿美元。这两名高管都不是华裔。
在高通与苹果的专利官司中,高通指责苹果公司窃取了“大量”机密信息和商业机密,并泄露给高通竞争对手英特尔,以提高英特尔所提供芯片的性能。而苹果干脆在高通总部设立办公室研发基带,摆明了要挖高通的墙角。
在商业竞争中,通过各种专利与窃密诉讼打压竞争对手,防止前员工带走机密是非常常见的。小鹏最近连续碰上三起类似的事情,只能说是流年不利。
![]()
国内也有类似例子,并非中美公司之间特有,大家习惯就好
2017年,百度就起诉了前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及王劲所经营的美国景驰公司。因为王劲一是没有遵守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竞业限制义务、不招揽百度员工义务及保密义务;二是离职时既未向百度返还存有百度重要商业秘密的电脑等物品,亦未做任何离职交接,甚至离职后直接违反合同义务,侵害百度商业秘密。
![]()
华为也起诉过在国内的离职员工窃取商业秘密。可见,无论是美国公司之间,中国公司之间,还是中美公司之间,因为前员工离职泄密而引发诉讼是日常案例。
一个核心员工必然接触核心技术,而他到了新公司很自然的延续自己的业务,这样他在旧公司的技术与资料就很容易被用到新公司之中,各种泄密或者诉讼自然也就有了。
无人驾驶这个领域属于新兴领域,人员比较少,人才在各大公司之间流动很正常。因为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一直到2006年才技术突破,应用于无人驾驶时间更短,一直到最近几年才热起来。人才少,公司多,人才流动就更容易频繁,在流动过程中知识产权的诉讼也就特别多。
所以,特斯拉和小鹏员工的事件属于科技公司之间常见的知识产权纠纷,如果不是特斯拉起诉小鹏,而是特斯拉起诉苹果,百度起诉小鹏,那么这个事情的关注度就不会有今天这么高,更不会上纲上线。媒体不必过度解读,在美的华裔,美国的公司也无需过度恐慌。未来这种案例还会很多,大家习惯就好。
撰文//maomaobear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