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盘点文章草稿箱,看看有什么没有发布,遗漏的手稿,结果发现了这一篇……这篇文章,是在几年前(疫情期间)写完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居然遗漏了……但文章内容非常硬核,属于知识科普。所以今天还是决定翻出来,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文章正文……
当初,新冠疫情在我国多省市传播,为了抗击疫情,我国多地开展了城市封闭管控,比如上海已经封闭了超过2个月时间。人不能进出小区,同样车也不能。如此长的时间车停着不动,对轮胎、电瓶、发动机来说……恐怕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如果是怕长期停放,导致轮胎局部受压变形,那我们找一个打气筒,把轮胎压力打到3.5bar就完了,毕竟只要提高胎压,就不怕轮胎变形了。4S库存车都是这么弄的。而汽车电瓶要是没电了,大不了等到小区解封时找救援接一下电,然后开出去跑跑也就完了。
很多地区都没乙醇汽油
所以先不要自己吓自己
但长时间停车,油箱里汽油要是变质……这件事又该怎么处理呢?还有车友跑来问我:要是自己的车加的是乙醇汽油,这么长时间的停放,油箱里真的确保不会进水?因为听说乙醇汽油吸水性很厉害啊……
好吧!在接连收到几位车主相似内容的来信之后,决定抽时间回答一下。首先呢,上海车友请放心:上海乙醇汽油退市已经有2年多了,所以目前在上海加不到乙醇汽油——也就是说上海车友可以不用担心这个。
普通汽油“保质期”超6个月
长期停放完全无需担心
有车友问:那纯粹的汽油难道就不会有变质的可能性了?——这里我们需要聊到一个常识:关于汽油的“诱导期”。汽油诱导期指汽油试样在压力为0.7mpa的纯氧环境下,在温度100℃下试验未被氧化,无显著生胶现象所经过的时间。
根据国家标准《汽油诱导期测定法》的要求,汽油诱导期不能低于480分钟。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诱导期”理解成“保质期”。480分钟换算成普通民用车使用周期的话,差不多普通汽油“诱导期”6个月以上。
乙醇汽油会不断吸收水汽
“保质期”一般在1个月多
所以呢,在“普通汽油地区”车主是真的无需担心自己爱车长时间停放,然后汽油变质的问题。因为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至于乙醇汽油,“诱导期”也是完全一样的!但乙醇汽油的储藏期限,通常官方都不建议超过1个月以上。
这是因为乙醇汽油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因为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无水酒精)因此吸水性很强。这个常识我们在学生时代时就应该很熟悉了:实验室里酒精灯、无水酒精必须密封保存,严防含水量超标。
而汽车油箱并不是全密封的!这是因为汽车油箱如果做成全密封,那随着汽油的不断消耗,油箱就会被“吸瘪”!因此汽车油箱都有一个“平衡阀”,来平衡油箱里的压力。汽油越用越少,外面的空气就会被吸入到油箱里,但空气里的水汽也就跑入油箱里了。
乙醇不断挥发+不停吸水
最终导致分层,需要处理
但微量的水汽进入到乙醇汽油里是没关系的!因为乙醇本身就溶于水!国家标准里写的明明白白:乙醇汽油中允许含有0.8%以内的水。——因为在这个浓度下,乙醇汽油是很稳定的,完全不会发生分层现象。
但是乙醇本身就具有强烈挥发性,所以含水量会越来越高。最后就会因为水的比重大,而慢慢沉降下来,沉积到油箱底部。——这就是乙醇汽油的分层现象。当然了,乙醇汽油里都是混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乳化剂、除水剂等)的,但也就能抗住1个月出头的时间。
分层后的乙醇汽油
可用乙醇汽油除水剂处理
那万一乙醇汽油用户,遭遇超过1个月以上的超长时间停车,又该怎么办?找汽修厂把油箱拆下来,汽油倒掉洗干净?——显然不现实!这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往油箱里加一些“乙醇汽油除水剂”。
正规“乙醇汽油除水剂”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乙醇+杂醇”或者再含有一点乳化剂。所谓“杂醇”就是:除了甲醇、乙醇之外的其他任何正丙醇、异丙醇、异丁醇等等“溶水性可燃醇类”。它们有的溶水性甚至比乙醇还高。——但是“不正经”的产品里面有什么,鬼知道咯……
非乙醇汽油用户、非长期停车
完全无需任何处理!
所以说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恍然大悟,“乙醇汽油除水剂”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了!——既然乙醇汽油里的乙醇挥发掉了,导致含水量大增,那我们“把挥发掉的乙醇补回去”不就完了?——“乙醇汽油除水剂”的原理仅仅就是如此而已!
当然了,“乙醇汽油除水剂”针对的用户仅限于:停车超过1个月以上的乙醇汽油用户。如果你不是乙醇汽油用户,也没有停车超过1个月以上,那你完全就不需要花钱去买“乙醇汽油除水剂”!因为你油箱里的汽油“保质期”远超出你的想象!而且这种东西龙蛇混杂,良莠不齐,能不碰尽量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