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承载着60年军工基因的老牌车企,一位曾以“工程车之王”名震行业的重卡巨头,如今却站在了“生死边缘”。7月1日,上汽红岩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的消息,在行业内炸开了锅。这家曾以红岩CQ260系列卡车填补国产重卡空白、年销超6万辆的行业黑马,究竟何以沦落至此?
![]()
上汽红岩的故事始于1965年,它曾以红岩CQ260系列卡车支撑起国防重任,填补我国18吨级重卡市场的空白。2007年,头顶上汽集团与意大利依维柯合资光环,手握军工品质的硬核基因的上汽红岩,更是迎来了高光时刻:2010年销量突破3万辆,2017年销量暴增157.9%跻身全国第七,单季销量甚至突破2.23万辆,被业内誉为“工程车之王”。
![]()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2021年,上汽红岩以6.3万辆的销量完成最后荣光,此后三年销量如坐滑梯:2022年1.31万辆、2023年1万辆、2024年仅5511辆,同比暴跌90%,直接跌出行业前十。财务数据更显惨烈,2022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62亿元,连2.8亿元募集资金都被法院冻结划扣,资不抵债的困境暴露无遗。
![]()
行业寒冬是最后一根稻草。近年来,基建投资放缓、重卡需求低迷,2022年销量同比下滑超五成,创8年新低;2023年虽小幅回升至88.2万辆,但距巅峰仍差之千里。同时,行业竞争加剧,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等头部大佬挤压市场,比亚迪等新能源势力凭借技术突破和成本优势快速崛起,进一步蚕食传统车企的生存空间。
![]()
外部市场环境是“导火索”,但更关键是“内因”。首先,是产品结构严重“偏科”。上汽红岩过度依赖工程车,尤其是自卸车,当市场需求转向时,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在载货车、牵引车领域“掉队”。其次,是“慢半拍”的新能源转型。尽管上汽红岩早就规划了多款新能源产品,并布局氢能重卡等前沿领域,但实际落地进度迟缓,未能形成市场支撑。
![]()
为扭转颓势,上汽红岩并非没有努力。2024年,与120家经销商达成12亿元债务折让方案;2025年继续推进剩余5.03亿元债权重组;母公司动力新科完成高层换血,试图通过组织优化和成本管控扭转颓势,但最终未能阻止破产重整的命运。
编后语
上汽红岩的境况令人唏嘘,破产重整也成为最后希望。商用车公社认为,这场破产重整,既是红岩的“生死劫”,更是整个行业的警示录:当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技术迭代与生态重构的能力,已从“加分项”变为“生死线”。正如业内人士戏言:“当市场不再为情怀买单,企业必须学会在刀尖上跳舞。”此刻,这场重整能否成为红岩的“凤凰涅槃”,整个行业正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