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拆车类节目和视频随手一抓一大把,他们通过对汽车拆解、观察,然后做出相应的“安全评估结论”。——我们管这些媒体叫“肉眼评车”。而具体会切割、取样测试材质的具体强度数据,或者上力学测试机去试验物理参数的媒体,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肉眼评车”常见的评价项目有:钢质防撞钢Vs铝质防撞钢梁大PK、整体冲压车门Vs门框焊接车门大PK、铸造式车门铰链Vs冲压式车门铰链大PK、“W形”车门防撞梁Vs管状车门防撞梁大PK、后排座椅有靠背钢板Vs靠背无钢板大PK……
“后排钢板”是个啥?
媒体称“关乎到安全系数”
汽车上的那些钢梁、铰链、车门啥的,我们都挺熟悉。今天我们聊聊大家不太熟悉的东西——后排钢板!所谓后排钢板,大致意思就是“后排座椅的靠背后面,垫着一块钢板”。那么这后排钢板到底有啥用呢?
我们一起来围观一下,媒体们的说法:汽车在行驶中也许会遭遇一些特殊的追尾事故,比如被运载钢筋的货车追尾,那么钢筋由于巨大的惯性从车上飞出,“直插”你轿车。如果钢筋飞出的速度快,搞不好就会刺穿你后排座椅的靠背,把后排乘客活活“刺死”。
但如果说,在你后排座椅的背后,能有一块钢板的话……说不定就会在千钧一发中救你一命!因为它会挡住向你飞来的钢筋或者其他危险尖锐物。甚至“肉眼评车”们还像模像样替大家算起了“经济账”……
日韩系车普遍没“后排钢板”
德系越来越多也取消“后排钢板”
从这说法来看,似乎确实好像是有那么一些道理,大家也都能想的明白。所以呢,“肉眼评车”们纷纷拆解了很多车的后排座椅,观察到底有没有“钢板”……有钢板的一概评为“良心靠谱负责任”;没有钢板的一概评为“偷奸耍滑降成本”……
他们发现:日韩系车普遍没有“后排钢板”,而“老欧系”一般有“后排钢板”;他们还发现:近几年的“德系新车”、“通用系”钢板也不见了……于是民间更有牛人,用2~2.5毫米厚度的不锈钢板,加工出“后排钢板”,给那些没有钢板的车型做“改装”……
“后排钢板”是“防护板”么?
仅仅是座椅的骨架而已!
那么“肉眼评车”们关于“后排钢板”的说法,到底对还是不对呢?——不好意思,大虎悠又要说出惊人实话了!所谓“后排钢板”的说法,压根就不成立!也不存在!!——事实上“肉眼评车”们嘴里所谓的“后排钢板”仅仅只是座椅骨架的一个类型罢了!
道理就和家里的沙发一样,了解沙发的朋友都清楚:不管是真皮沙发还是布艺沙发,讲的都是沙发的表面,而沙发的骨架(框架)一般都是木材!而汽车座椅的骨架(框架)通常是金属(钢材为主)。
然而座椅骨架的类型却很多,比如主要有:管框式骨架(无金属背板)、管框式骨架(有金属背板)、全钣金式骨架。——不同的座椅制造商,也会有自己“惯用”的设计。但一般材质主流都是高强度钢(锰系为主,如国内厂家内地Q345之类)。
3大类汽车座椅骨架结构
有没有“钢板”玄妙就在其中
首先是管框式骨架(无金属背板):这种座椅骨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一般采用壁厚1.2~2毫米,22~27毫米粗的钢管做成主体框架,然后用2~2.5毫米厚的钢片,或者4~5毫米粗的实心钢条做“底座和靠背的结构框架”,和钢管骨架焊成一体。
然后是管框式骨架(有金属背板):其实和上面的管框式骨架(无金属背板)类似,底座框架也是钢片或者钢条焊成的,而靠背部分则覆盖了一层“外壳”。通常“外壳”只不过是一层0.6毫米厚的薄铁片。
最后是全钣金式骨架:直接采用钢板冲压成型,整个底座、整个靠背都是“直接用钢板做骨架”的设计。一般钢板厚度采用1.2毫米左右,铰链部分受力比较大的部位,加厚到2毫米左右。
![图片]()
“后排钢板”厚度也就那样
当“盾牌”用?你想多了!
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所谓“后排有钢板”的车型,无非就是上面提到的“3大类座椅骨架”中的后2种。——“肉眼评车”拆开座椅套子,一看有钢板就浑身兴奋……其实是真没必要!
因为无论哪一种骨架,靠背后面的钢板,厚度仅0.6~1.2毫米,基本就和汽车外壳的钣金一样厚!你以为那东西真能当“盾牌”??你想多了!!——至于什么“国外的车后排都有钢板,进了中国就没了”之类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国内、国外法规,从未规定
汽车需要有“后排钢板”
无论是欧洲国家执行的ECE R17规范,还是咱中国的国标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都没讲过任何一句“规定后排必须有钢板”的字句!!而且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汽车座椅的后背防护试验,无论国内国外,用的都是《行李箱冲撞测试》!人家可没用长矛去戳座椅靠背!!
从结构强度和防护效果看,全钣金式骨架座椅的结实程度、刚性、稳定性确实要比管框式骨架好不少。——因此我们可以说采用全钣金式骨架座椅的车型确实挺厚道的。但我们不能说采用管框式骨架座椅的车型就“后奸耍滑”。因为如今不少车型,高配、低配的座椅骨架都完全不同,你怎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