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炮轰”纯电动的路上,丰田章男终于不再孤单,最近就喜提了宝马CEO齐普策这位“盟友”。
宝马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与其他德国车企一样,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正在下跌,损失的利润在世界其他市场都无法弥补得上。
今年一季度,美国汽车关税还未生效,但宝马的利润已同比下滑23%,财报上唯一的亮点来自其电动车业务,该业务一季度同比增长32%。
![]()
尽管如此,宝马认为监管机构对电动车的要求过于严苛。宝马CEO齐普策(Oliver Zipse)呼吁,全行业都应该在电动化的脚步能放慢一点。
纯电市场发展不均衡,阻碍电动车降低成本
齐普策在近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认真对待那些雄心勃勃的政治目标,但我们不相信封锁技术路线的那些片面的法规。” 齐普策认为,只有全方位的战略才能促进和刺激投资,如果只坚持单一技术路线,那纯电动车只会走向一条死胡同。这一状况现在已经非常明确,即使只看欧洲市场那个,各市场之间的差异也已经相当显著。
![]()
齐普策所说的差异,指的是市场接受程度。他指出,在比利时,纯电动车的市占率已达到60%,但在意大利,纯电动车的份额只有4%。
市场对纯电动车的接受度并未如想象中的那么全球化,而是更具区域性。如此一来,车企们会在某些市场持续投放更具竞争力的燃油车产品,在某些市场则销售他们的旗舰级纯电动车,市场需求难以达到均衡。
![]()
日前,奥迪已经宣布放弃在2032年结束内燃机生产、只生产电动汽车的计划,并称PHEV将是“奥迪向全电动系列迈进时产品组合的核心部分”。
无论是在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领域,宝马的产品都称得上是同级中的佼佼者。但作为一个豪华品牌,销量规模毕竟有限,这也使得宝马更难以同时在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车上进行投资。目前,宝马还能收获作为电动车领域早期创新者的回报,但未来它是否能保持领先地位,尚未可知。
受关税战和中国车企双重夹击,欧洲车企只能寄望于法规“松绑”
事实上,汽车制造商们一直都对严格的监管机制怨声载道,但既然规则如此,他们也只能打到牙齿和血吞,毕竟游戏还要继续。但最近,未见终点的关税战、中国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等等这些客观的、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接踵而来,这些西方车企的领导者们终于坐不住了。
也难怪,一方面,这些欧洲车企们已经深刻意识到,他们的电动车现阶段在中国市场是毫无竞争力的,只能寄希望于美国市场。可正当他们努力想办法说服美国消费者购买他们的电动车,好让电动车业务实现盈利时,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击——不仅美国的电动化进程要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慢得多,现在还不得不面临加征关税带来的副作用,那就是:他们的许多产品的价格,在这个最重要的市场上将会贵25%。
![]()
尽管电动车销量已远超奔驰和奥迪,但宝马依然为如何进一步增加电动车利润而苦恼。
欧洲车企正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挤压,但他们也清楚,他们既无力阻挡中国车企的冲击,更无力左右特朗普的任性。所以,他们只能向监管机构开炮,说话也比以前更直言不讳。
美国的监管机构可能会对这些欧洲车企的境况表示同情,而德国的相关部门需要考量的问题会复杂得多。
一方面,欧洲的电动化进程更快,电动汽车普及率更高,欧洲的政治环境也更认同气候变化是政府需要应对的课题。
但另一方面,德国经济又极其依赖汽车工业,汽车行业占德国GDP的5%。考虑到德国GDP已连续两年下滑,因此也不排除德国政府愿意支持暂缓欧盟的气候计划,以缓解德国三大汽车巨头的压力。
![]()
宝马当然也是这么希望的。
“无论是政府制定政治目标,还是企业规划发展战略,都必须反映市场现实为基础……全球投资已经展望到2030年,甚至2035年,这也是为什么欧盟的目标对行业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改善行业机制的机会,欧洲需要一个强大的汽车行业和供应链产业。我们正为此而战,以回击一切负面的发展。”齐普策在大会上说道。
早些年,丰田章男第一个站出来“炮轰”纯电,当时很多人把丰田的“炮轰”理解为对电动车市场爱而不得的一份酸意。但如今,作为电动车业务已经领先于大多数厂商的车企,宝马最终也发出了类似的强烈呼声。这也给全行业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对于任何车企来说,企图押宝纯电动车来实现零排放目标的这条路,再继续走下去只会越来越艰难。(文|鹿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