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大楼外的驻村市集上,人潮如织,热闹喧腾。
东风汽车援桂干部、广西马山县立星村第一书记何强,手中拿着当地特产,绘声向围聚群众推介。大家目光凝聚,被蕴含乡土气息的乡村好物深深吸引。
此次从广西来到北京,何强参加了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驻村第一书记交流会,不仅与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的第一书记、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分享驻村兴农的智慧与经验,还在户外“驻村市集”摆起了展点、亮出了品牌,收获现场关注。
这一幕,是东风助力绘就乡村振兴图景的生动实践。摊位上的商品似等待被发现的珍宝,静静诉说着立星村的故事。
东风汽车援桂干部、广西马山县立星村第一书记何强现场推介立星村产品
一场凝聚初心的接力
何强是立星村第六任由东风派驻的第一书记,到任刚满8个月的他,对这个村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作为从湖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说乡村土地是他的根,踏上马山县这片热土让他的心愿有了可以寄托和践行的地方。“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有更多农村能摆脱发展困境,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进的战略,如果能将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那真的再好不过了。所以那时我听黄开睿讲在立星村的故事,我就也想试一试!”
黄开睿,正是立星村的前一任驻村第一书记。2022年9月,黄开睿离开了商品规划岗位来到立星村,迅速转变角色,两年的工作让黄开睿充分参与到了马山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并将在东风的工作经验融入乡村实践中,大力推动发展乡村产业集群,激发立星村发展新动能。
时光再回溯到2015年9月,那时已过不惑之年的洪光来到马山县立星村,成为马山县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由央企派驻的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这让他工作25年之后到基层锻炼自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来到立星村之后,那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摘掉“空壳村”的帽子……
这些东风人,年龄、出身、岗位、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的身份——都是东风汽车派驻在外的帮扶干部。
这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从2013年开始,东风与远在1000公里外的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牵手,2015年派驻第一个干部,到如今东风汽车始终以严苛的标准,在内部选拔资深的优秀员工,调离原有岗位,派驻到当地扎根乡土,通过扎实的帮扶,探索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
接力棒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递交给了一批又一批的东风人,前赴后继奔向新天地。
不仅发挥人才优势,东风汽车还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资金等优势,自定点帮扶马山县以来,累计投入援建资金6700多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84个,助力马山县如期脱贫摘帽,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推动马山县持续向好。
东风化雨,润泽四方。除了在马山县立星村,东风还持续推进在新疆柯坪县,西藏贡觉县,湖北房县、神农架林区、兴山县、恩施市、五峰县4省8县(市)的帮扶工作,用持之以恒、卓有成效的行动书写东风对口帮扶的新答卷。
不负东风万里行,东风积极履责展现央企担当。手握接力棒的何强,这位“90后”驻村第一书记,已经信心满满地织画起马山县立星村的发展蓝图。
积极探索富民与赋能
接过驻村接力棒,既要巩固好前期卓越成果,又要向未来的乡村振兴迈出坚实脚步,何强从研发基地走向了田间地头,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栽好“产业树”。
他的第一站,就是全面了解立星村帮扶项目进展情况,要以产业振兴为主要抓手,推进东风帮扶乡村振兴示范点村建设,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我们构建了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和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以立星村产业发展中心为合作平台,以立星村强村公司为孵化引擎,构建‘5+1+N’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多级合作,带动产业提质增效、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何强认为以产业为抓手,是保障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要让各种特色产业在马山遍地开花,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东风援建立星村产业发展中心,打造当地经济发展“新引擎”
何强所说的产业格局中的“1”指的是食品加工产业园,这是近两年东风帮助马山县建立起完整的食品加工产业体系的核心工程。
“栽得梧桐树,引凤栖马山,打造产业园推动产业振兴。”带着这个目的,这个项目从2022年启动到2024年底二期建设完成,期间无论是从解决用地,到筹集资金,到园区建设同步开展招商运营,再到进驻企业的投产上量,最后建立本地化供应体系,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有着东风驻村干部的身影,他们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难题,推动产业园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站在园区里,何强内心满是感慨,这一片产业园凝聚着东风驻村干部们汗水与心血,也期待着为马山县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增长点。2025年,食品加工产业园预计总产值超1亿元,年上缴税费超300万元,直接解决就业超300人,联农带农超6000人。这个项目因地制宜,成功入选《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年)》十佳案例。
东风援助建设的食品加工产业园园区
把握市场导向,突出当地特色,助力产业振兴。东风在当地还实施了白山镇立星村蔬菜全自动育苗设施及大棚改造项目,全年可生产蔬菜种苗30万盘,带动农户年增收5000余元;实施立星村种鹅棚项目,新建种鹅棚5个,预计年产20万只小鹅,年利润可达200万元,有效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依托东风汽车的建设帮扶,立星村已建成33个产业项目和34个基建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长期位列马山县第一,2025年预计将超120万元。
与此同时,东风还深度参与消费帮扶,打造消费赋能套餐。涵盖农特产品、劳保用品、员工学习疗养等一二三产产品,实现食堂、员工、供应商、经销商、客户的全价值链消费帮扶。
是买家还是“卖家”,东风通过多种途径推介马山特色产品,在央企消费平台、东风扶贫助农平台、各子公司商城等平台设立马山馆,对外辐射马山县产品的影响力,2024年帮助销售2127万元。一手抓产业帮扶,一手抓消费帮扶,促进产销“两头甜”,既鼓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也丰富了广大消费者的“菜盘子”。
乡村发展,群众才能幸福。东风以产业为基、人才为桥、实干为笔,激活乡村发展潜能,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绘就山乡巨变的美丽画卷
群众的幸福感来源于乡村的发展与振兴,何强的幸福感也是来源于此,更准确地说是群众幸福洋溢的每一幕,都能让他心底泛起涟漪。
今年过年时,回到湖北老家的何强收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信息。村里的伙伴们正在参加当地的“回娘家”活动,迫不及待想要把现场热闹的场面与何强分享。看着照片中身着传统服饰的外嫁姑娘们,何强深深地感受到,这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见证,“外嫁女关注家乡建设,想回来了解家乡发展,这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情力量。”
以文化兴村,以活动聚力,东风始终是振兴路上的“好伙伴”。三月三是壮乡文化的根,何强组织了立星村三月三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成为立星村持续建设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生动注脚。此外,开展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七一”老党员、重阳节老人、退役军人、住院党员慰问等群体关爱活动也让立星村的氛围更温暖、更和谐。
立星村三月三文艺演出
助力建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东风以民生为己任,完善立星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东风接连实施了东风路、东风连心桥、东风文化广场、修缮水渠等19个项目,2024年又进行了照明路灯修建,宣传栏、健身步道、特色景观等基础设施提升,实施了道路扩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发展乡村文化,乡村振兴阶段东风继续援建资金444万元,实施屯级会议室、东风篮球场、乡风文明宣传、东风日产阳光关爱小学(立星小学)建设等6个项目。2024年又通过实施立星小学及附属幼儿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修缮教学楼,解决学生的校服和营养餐需求,设立东风柳汽奖学金,新建劳动实践种植基地,安装一体化广播系统,建设文化长廊,成立学生会鼓队并进行演出培训等,以“智”“志”双扶助力乡村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今年三月三,村民送来了五色糯米饭作品,名为《东风化雨,滋润壮乡五谷丰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上面随风舞动的绣球,采用东风双飞燕标识,也表达了对东风帮扶的感激和爱。捧着这个作品,何强笑开了花,“我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带动乡亲们过上更富足的生活,用实际行动回报土地赋予的滋养。”
五色糯米饭作品《东风化雨,滋润壮乡五谷丰登》
何强的幸福,扎根于以自身奋斗助推乡村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托举起群众的幸福。在北京的活动结束时,何强写了“一封给未来的信”——“希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字痕铿锵有力,正如他报名驻村第一书记时的信念一样。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