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作为曾经自主品牌的三大巨头之一,长城汽车的整体状况,处在一个喜忧参半的境况下。从各个厂商最看重的销量层面来说,长城汽车的销量虽然没有连年大跌,但是在头部自主品牌销量连年增长的大背景下,长城汽车在销量层面的“原地踏步”,本身就是一种倒退了。从乘联会给出的数据来看,长城汽车已经有好几个月,在国内乘用车车企排名中,销量没能进入前十了。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的整体利润,相比于销量,确是比较高的,比如2024年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为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对外采访时也很骄傲的表示,销量100万的长城,利润高过200万的同行!
实际上在去年至今,国内惨烈的价格战下,长城汽车在销量没能大幅度增长的大背景下,利润大幅度增长,对于长城汽车本身来说,自然是非常值得自豪的,这赚钱和盈利能力,在一众被利润快要被压缩到负数的同行面前,的确是杠杠的。而且对于投资人来说,长城的表现的确非常让人欣喜。
但是,我们非常不理解的是,有很多消费者对于长城汽车高利润表达了热情洋溢的夸赞,这有什么可夸赞的。在国内市场,这么多汽车品牌云集竞争,对于消费者最好的状态,就是要这些厂商互相厮杀,在技术方面不断内卷,在价格层面不断降低。比如同样一款车的各项成本相加是10万元,有些车企只挣了5000块钱,10.5万元卖给你,另一家车企挣了2万,12万卖给你,然后你夸这家车企真能挣钱,这一点小编很难想通。
言归正传!不过从今年开始,长城汽车在利润和销量方面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了。日前,长城汽车公布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数据的核心内容就是,长城汽车一季度净利润为17.51亿元,同比下降45.6%,这个利润下降幅度,虽然没有达到腰斩的地步,但是也快到肚脐眼了,基本上快到对半砍的地步了。
而长城汽车第一季度的销量,也没有出现明显增长,根据厂家给出的销量数据,一季度长城汽车销量为25.68万辆,同比下滑6.7%,同比下滑幅度并不是很大。但是横向比较来看,长城汽车和一线自主品牌的销量差距则越来越大。在一季度,比亚迪销量为100万辆,吉利汽车为7.38万辆,长安汽车为68万辆,奇瑞汽车为62万辆。所以从销量的角度来看,长城汽车现在断然是不能被算进一线自主品牌的。
长城汽车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系公司处于产品换代升级周期,销量同比有所下降,以及直营体系建设投入增加所致,简单来说,就是长城汽车正处在车型改款换代时期,所以销量有所下滑,同时长城汽车还在进行直营门店的规模扩张,所以整体的成本增加,导致一升一降之间,长城汽车一季度的净利润出现了45.6%的下滑幅度。作为上市公司,既然长城汽车已经给出了理由,我们便不做相左的解析。
但是从销量细节方面来看,我们看到,目前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魏牌,乃至于哈弗品牌,整体销量表现都不是很理想。哈弗品牌今年一季度卖出14.45万辆,同比下滑8.42%;欧拉一季度销量下滑54.31%,仅仅卖出6867台;魏牌销量的确在增长,但是绝对销量相当堪堪!可能只有坦克和皮卡品牌的在细分市场的销量尚可,但是这两个品牌相对来说属于小众品牌,难以大幅度带动长城汽车的销量,而且,坦克品牌一季度销量为4.2万辆,同比下滑14.62%……
当然了,在财报数据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小的细节。长城汽车今年一季度研发费用为19.06亿,去年同期为19.63亿元,费用小幅下滑;但是销售费用从去年的14.21亿元暴增到今年的22.96亿元。从这里能够得出一个相对浅显的结论,那就是比较明显增加的营销投入,竟然没能带动长城汽车的销量增长,反而出现了销量下滑……
所以,我们认为,现在对于长城汽车而言,当整体销量止步不前,长城汽车想要继续保持高利润是行不通的。原因也很简单,当市场进入高度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如果继续守利润,势必会导致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因为很明显,这是一个循环,销量上不去,就要增加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费用增加,成本增加,还要继续保持高利润,产品就只能遵循高定价原则,这在当下和未来的国内市场,是行不通的。这么一来,销量上不去,利润可能也保不了,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