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岚图汽车正式发布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以“安全”为核心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技术边界。在《一品汽车》看来,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首次在智能驾驶核心架构领域实现全球引领,更折射出中国车企从“拼配置”到“拼底层技术”的战略转型。我们也将从品牌战略、技术架构、市场竞争三个维度,深度解读岚图如何以“天元智架”为支点,撬动智能驾驶产业的变革浪潮。
![]()
品牌战略:以安全为锚点,重构高端智能新准则
事实上,岚图的“天元智架”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以“安全冗余设计”为核心,通过机械、电子与软件的深度融合,重构智能驾驶的底层逻辑。其CEO卢放提出的“卷技术才是高级卷”,揭示了品牌战略的核心。该架构通过轴向磁通电机、数智融合底盘、云端到车端协同进化等自研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树立全球标杆。这种技术自信源于岚图专利增速位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前列,统计数据显示,当下累计布局的4188件专利。
![]()
此外,《一品汽车》注意到,在竞品强调续航或娱乐时,岚图选择以“安全”作为差异化标签。其提出的“智驾安全五星标准”覆盖4-130km/h的全时速刹停,全方向360°防碰撞以及全目标(通用障碍物识别)、全天候(雨雪雾尘环境)、全场景(人驾/智驾无缝切换)五大维度,并通过130km/h蒙眼AEB测试等极限验证,将安全从“被动防御”升级为“主动预判”。这种价值观的重塑,直接挑战了传统豪华品牌以历史积淀定义高端的叙事逻辑。
![]()
值得一提的是,岚图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为其智能化布局注入双重势能。全新岚图FREE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ADS 3.0与鸿蒙座舱,不仅实现“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贯通,更通过车云一体架构将软件迭代周期缩短至30天。这种开放生态与自研技术的结合,突破了国际品牌封闭系统的迭代瓶颈,形成“硬件协同优化+算法自主学习”的低成本落地方案。
技术解读:三大突破重构智能驾驶边界
作为“天元智架”的核心支撑,岚图自主研发的轴向磁通电机以单电机峰值扭矩680N·m、体积缩小30%、效率提升至97%的指标,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其分布式四电机驱动系统可实现2720N·m总扭矩,支持60%坡度攀爬、半坡静止起步及原地掉头,彻底颠覆传统车型的地形适应能力。相较特斯拉Model X Plaid的千匹马力依赖传统径向电机布局,岚图通过轻量化与高扭矩密度设计,在能效与空间利用率上形成代际优势。
![]()
岚图首创的数智融合底盘技术,通过每秒10次悬架阻尼调节、0.5秒完成200mm行程升降的主动悬架系统,以及±10°后轮转向技术,将转弯半径缩减至5.6米,媲美小型车灵活性。更颠覆性的是,系统可实时监测碰撞风险,在0.01秒内主动调整车身姿态,配合十宫格笼式车身结构,将事故防御从被动升级为主动。相较蔚来ET7的CDC动态悬架(响应速度约80ms),岚图的线控底盘响应速度提升50%,控制精度达0.1度级。
![]()
鲲鹏L3级智驾系统搭载4颗超700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220米)、1000TOPS双芯片算力及华为多模态融合模型,实现100米外识别15cm微小障碍物、160km/h时速AEB刹停,感知精度较特斯拉FSD(144TOPS算力、200线激光雷达)提升300%。其“云端-车端”协同进化机制,通过用户驾驶数据实时训练,将动态定位误差压缩至9厘米(行业平均18厘米),在隧道、桥梁等卫星信号弱区仍保持高精度。
市场竞争:技术普惠与用户信任的双重挑战
在《一品汽车》看来,横向对比理想L9、问界M9等同样以智驾闻名的竞品,岚图的优势在于全场景技术覆盖。具体而言,城市通勤层面,岚图的技术可以实现后轮转向+蟹行模式实现“一把入库”,更具灵活性。高速巡航之际,岚图具备行业高标准的160km/h时速下的精准变道能力,极端路况之下,岚图拥有四轮独立举升,峰值举升力41000N与碎石路段适应能力,填补了理想L9全地形模式的性能空白。
![]()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对L3级自动驾驶的接受度仍受限于技术成熟度。岚图虽宣称系统故障率0.01%,但真实场景下的长周期可靠性仍需验证。但毋庸置疑的是,岚图与华为共建的“天元架构”展示了传统车企与ICT巨头协同的可能性,未来或催生更多“软件定义汽车”的跨界合作模式。
![]()
写在最后:
岚图“天元智架”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彰显,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缩影。其首款战略车型“泰山”全尺寸SUV与升级版FREE,将直接挑战豪华品牌国际旗舰。在智能驾驶的竞赛中,岚图用一次蒙眼刹停的疯狂测试证明,真正的豪华,应由安全与创新共同定义。当其他品牌仍在争论激光雷达数量时,岚图已迈出从“技术参数领先”到“用户体验可信”的关键一步。这场关于智能驾驶的突围战,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