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似乎提到中国汽车,总有人情绪激动的会站出来大喊“遥遥领先”。可是,中国汽车“遥遥领先”的程度究竟有多夸张?如果有人告诉你“中国汽车防锈表现极度糟糕,耐腐蚀性能差,不及欧洲车的三分之一”,你信么?
![]()
俄罗斯Lamark防腐技术中心:
中国汽车爱生锈
前不久,俄罗斯Lamark汽车防腐技术中心,对对17个在俄罗斯销售的中国汽车品牌进行了一项专业的“关于汽车防锈耐蚀”的测试研究。用俄罗斯26个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条件为前提,考核了不同汽车在不同环境下的“平均防锈耐蚀表现”。
![]()
然而测试结论,却实在让中国人高兴不起来!据Lamark中心的专业测试报告,有5个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销售的新车,因金属车身未经防腐处理,在使用 2 年后金属车身元件会生锈。——OK,具体图表,我直接贴出他们的原文截图(反正不是我测的,如您有异议,可以致电联系他们)。
![]()
此外,Lamark中心还提到:最耐金属腐蚀的中国汽车品牌,分别是坦克、长城、哈弗、吉利、一汽、广汽、欧萌达(奇瑞旗下品牌)、长安、和奇瑞(包含旗下的星途、欧萌达品牌),这些品牌汽车的金属元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4~5年。
![]()
俄罗斯Lamark防腐技术中心:
欧洲车寿命是中国车2倍以上
然而,在测试过程中,斯柯达、欧宝、标致、大众、奥迪、宝马,和奔驰品牌车辆却显示出明显更强的耐腐蚀性。报告称,“这些欧洲品牌汽车金属的使用寿命约为 12 年”,这一指标是中国的2.4~4倍。
![]()
这份报告经翻译后,传递到了国内,于是乎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这份报告,也提到了一个叫做“达特桑”的品牌,在测试中表现同样不佳,这是日本日产汽车旗下品牌。从这一点看,Lamark中心似乎并未“偏心”日系车(虽然日系车在俄罗斯民间口碑极佳)。
![]()
报告引发“地震”后,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已经有车企坐不住了,出来和俄罗斯Lamark中心的报告“对峙”,怒斥该报告“完全不靠谱”、“漏洞百出”。我就不提车企品牌名称了。因为这个测试是俄罗斯Lamark中心做的,和我无关。我只是向大家报道“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而已。(如您有需要,可以致电联系俄罗斯Lamark中心)
![]()
beta实验室称:
我国汽车寿命在“大幅缩短”
事情持续发酵,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对此大骂国产汽车,也有人表示“觉得俄罗斯Lamark中心做这个测试是别有用心,或者准确性存疑”……原本事情到这里,或许已经告一个段落了。可哪知道,仅仅过去几天,另一则重磅消息又如晴天霹雳,撕开了中国消费的心灵,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图片]()
beta实验室最近发布了一个说法,称“我国汽车设计寿命正在大幅度缩短”!具体来讲就是“原本整车核心系统使用寿命10~15年”降低标准为“5~6年”。也就是说,“某些新车”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开始“严重缩水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图片]()
这说法一出来,有人直接就坐不住了,起身就想要“怒斥”。可问题是,beta实验室的同学们来自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人家是科班的!而且这个结论,还经过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汽研、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交叉验证。你觉得不服气,不同意,那么您自己是否比这些机构更权威,更专业呢?
![]()
10~15年设计寿命,
压缩到5~6年!什么原因?
要知道,普通乘用车(纯私家车)的设计年限,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基本都是按照“10年或20万公里”作为“使用全寿命设计标准”的。ACEA(欧盟汽车工程师协会)则基本按照“15年或30万公里”作为“使用全寿命设计标准”。(近些年,个别欧洲车企也开始按20万公里做参考标准)。
![]()
当然了,beta实验室也是对国产车企“给足了面子”,从头到尾他们使用“某些新能源、新势力车企”为代称,并未指名道姓的去揭开“某些车企”的真实名字。然而我相信,或许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就行了。
![]()
或许这一切的起因,是“内卷引发的成本过度压缩”。你想啊,一台车方方面面口成本,省下1000元。那假设一个车企每年销量100万辆,那不就是节省了10亿?……所以“外卷”卷的是品质,而“内卷”卷的又是什么?作为曾经的汽车工程师,我只想说,我希望看到咱中国汽车真的能有一天,在品质上“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