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谁发明了“圈”这个字,从某一天起,人们就习惯将某某同行业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称呼他们为“xx圈”人士,例如“时尚圈”、“娱乐圈”、“改车圈”、“设计圈”等等。
“圈”这个词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环,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它几乎就是一个循环,从某一个点开始,然后又回到了这一个点上,周而复始。
就“设计圈”来说,大多数设计都是处于一个循环的状态,例如曾经老港片中经常出现的喇叭裤,在当下经过细节更改后又重新火了起来;再例如前段时间的电影《毒液》里出现的那台杜卡迪Scramble,也是通过与现代化结合,再塑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典设计。
这些经典的设计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看,但是你说不出哪里好看,只能说是整体设计带来的那种年代感以及与环境相贴合的那种氛围感,产生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和谐。
这样的设计在汽车工业上尤其的明显。
一辆车的外观设计就像一张明信片,设计师将一辆车想表达的设计语言全部都通过这张明信片传达给了市场。除了电影中让人过目难忘的复刻版杜卡迪之外,在亚欧大陆的东方,马自达也用自己国家的文化设计出了一种绝不向市场妥协的风格。
在日本的庭院文化里面,很少能够看见类似于中国庭院的各种假山假水的布局,更多的是通过大面积的空白区域配合一两座山水,营造出庭院的神秘感,已经通过光影营造出庭院与大自然的和谐。
当地人称他们的这种庭院为“留白”。
马自达将这种设计带入了自家的汽车生产当中,并称之为“魂动设计”。
“魂动设计”的运用其实早就有所端倪,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系跑车的黄金年代里面,马自达就通过一款RX-7,曾经震惊了整个市场——原来车还可以这样设计。RX-7上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线条,通过圆润的曲线勾勒出了整个车身的协调。
如果说这种去面设计是最初的概念版,那“魂动设计”就是这种概念版转化为了量产,进一步的减少整车线条,转而通过车身曲面和光线,来营造出车身的各个细节的表现,比如说车身腰线,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有所细节差异。
而马自达在去年将“魂动”升级为了“魁”。
“魁”与“魂动”的基本设计理念并没有转变,都是通过光影效果来表达自己的设计语言,不过既然说是升级,那在细节上就有了更多的优化。
“魁”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来自于RX Vision、Vision Coupe,主要是通过高光以及曲面构造出的阴影,来构造出车辆的力量感,这就是魁与魂动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而“魁”最先运用在了即将进来的马自达3身上,所以这一代的马自达3与上一代的“魂动设计”马自达3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这一代的两厢车型,与上一代相比几乎是改头换面。
业界和车迷群体中有着这样的一个观点:“可惜马自达不是一个豪华品牌。”
马自达向来不是一个大品牌,或者更直白一点说,马自达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小众品牌。所以马自达在这辆设计的时候绝对不会向市场妥协,他们的设计师总是在打造最纯粹的驾驶感受,例如通过车辆过弯产生侧倾时,颈部肌肉群产生的反应来更正悬挂的调教,他们的设计就是这么玄学。
所以马自达在打造第一代创驰蓝天技术的时候就已经将这种玄学代入了车辆。
而在第二代创驰蓝天技术上,马自达则是针对第一代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
第一个提升就是架构的优化,最主要体现在NVH上。
白车身扭转刚度提升了78%,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操控提升、异响减少、NVH提升,同时在用料和设计上进一步优化了NVH性能,全新马自达3的车顶弧度非常巧妙,可以在不平坦的路面和高速公路上消除道路和轮胎的噪音,这是迄今为止NVH表现最好的马自达。
第二个提升就是豪华感提升。
之前也说过可惜马自达不是一个豪华品牌,但是马自达从来不缺少豪华感,这一代更是如此。在这一代马自达3上,其内饰设计在感官上就可以给人很直接的与众不同:极简的设计理念,与奥迪A3类似的减少中控台按键,从而营造出“留白”的设计感觉,很有日式房间设计空间充分利用的感觉在里面。就单凭内饰这一点就足以与新奔驰A级进行竞争了,更别说“双田”的内饰设计了。
第三点提升,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驾驶感受的提升。
这一代马自达3率先运用了第二代创驰蓝天技术,也就是SKYACTIV-X,其核心是压燃技术,通过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车辆发动机的压缩比,进而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
而压燃技术其实在燃油机上就早有运用。但是汽油的压燃更加困难,因为燃点更低,在压缩的过程中很容易提前燃烧而产生爆震,从而影响动力。
马自达通过第二代创驰蓝天技术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并且在动力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L自吸发动机达到了189Ps/230N·m的动力,基本与一台领克的1.5T的发动机动力持平。而在节油性能上由于现在缺少实际测量数据,所以并不能提前知道,但是在设计之初马自达就准备打造出超过市面上所有发动机的燃油性能的发动机,参照现在大众的EA211发动机,燃油性能肯定不会比EA211差。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请作者联系我们,以奉稿酬
关注此微信公众号
购车有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