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袭来,袭来了多少人的梦。
浪潮褪去,卷走了多少人的青春。
在浩如烟海的汽车品牌中,有的璀璨如星,有的独树一帜,有的成为永恒,有的如流星般闪过。每一个新兴品牌诞生与成长都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期许与梦想。然而,梦想未必都能照进现实。
2024北京车展上,宝马全新MINI COOPER纯电首次亮相发布,车尾出现了“光束汽车”的字样。
从2020年寒冷的张家港开始,光束汽车便备受瞩目。从宣布成立到正式投产,如今终于迎来了第一款量产车,只是这筹备与等待未免耗时太久。
光束汽车
有很多故事,开始的时候总是很美妙。
2018年7月10日,长城与宝马合作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应运而生,双方都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各持股50%,这在当时不仅仅是宝马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也是长城汽车的首个合资项目。
双方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后,合作便紧锣密鼓的展开,仅一个月的时间,长城汽车、宝马集团就与张家港市人民政府签订整车合资项目投资协议,光束汽车正式落户张家港市。
2019年,光束汽车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启动建厂,2020年工厂便开始打桩施工。
在启动仪式现场,魏建军表示:“光束汽车项目将会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质量最高、最具创新和影响力的中外合作典范之一。长城与宝马将扎实推动工厂的建设,全力推动项目投产,持续护航经营发展。”
宝马集团研发董事傅乐希也称:“今天,我们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着。彼时的长城汽车志得意满,彼时的宝马汽车也是如日中天。与会的各路嘉宾都对光束汽车充满了期待,而彼时忙碌不停的长城汽车和宝马汽车的公关团队,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十分紧密。
比较有趣的是,寒冷的张家港迎来的这些贵客,在一天后散去。光束汽车也出人意料地就此“销声匿迹”。虽然工厂已经建成,但投产的具体时间却一再推迟,让外界对光束汽车的未来充满了猜测与期待。
光束汽车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已经是2023年底,宣布获得独立生产资质。从签署协议到独立生产,五年的时间,这条路,光束汽车走的太长。
姗姗来迟
在漫长的等待中,光束汽车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
光束汽车采用合资不合营的方式,即光束汽车生产的产品将按品牌分别进入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各自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就是说光束汽车不设立单独的销售渠道,而是专注在研发和生产层面。
根据最初的规划,光束汽车还负责双方在中国进行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未来的MINI纯电动汽车以及长城汽车旗下新产品均要在此投入生产。
但目前为止,关于两家品牌联合研发的新产品则迟迟没有进展,光束汽车目前只承担MINI两款电动车型的生产,成立五年仅仅上市一款车,属实是动作过于缓慢。
时间却不等人。
光束汽车落地之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刚刚进入加速发展期,自主品牌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相继崛起,可如今,国内新能源竞争已经进入淘汰赛的阶段,曾经的小众赛道早已成为了一片红海,挤满了竞争对手,想要制造声响不再是一件容易事,况且MINI的处境并不容乐观。
而彼时的长城与彼时的宝马汽车也在2024年,有了新的境遇。
近年来,MINI在华销量一直有所下滑,从2019年的3.41万辆降至2022年的2.87万辆,再到2023年的1.82万辆,远远落后于传统豪华燃油品牌市场大盘。
其实不止MINI,近几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出现重大的震荡和内卷。看似潜力无限的微型电动车市场,实际上品牌集中度非常高,“卷”的程度不亚于其他细分市场。
而且与潮流小车不同,电动MINI、smart等所涉足的赛道往往被认作为轻奢豪华,在大环境不向好、内需动力不足的的当下,更是难上加难。
前路叵测
宝马MINI油车曾经在销售市场上是“无竞品”的存在,而现在的电动微型车赛道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妍。
据数据显示,2024年5月国内微型车销量为55205辆,环比上涨了42.11%,宏光MINIEV仍以29.78%的销量占比领跑品牌销量榜,但长安Lumin、熊猫、零跑T03和QQ冰淇淋等品牌也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微型车市场已经不再是单一品牌的天下。
在这样的局面下,价格高昂而性能又不具显著优势的纯电MINI破局更加艰难。
作为光束汽车的股东之一,长城汽车在合资项目中的表现却显得颇为保守与迟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虽然也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但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却未能展现出足够的决心与力度。
相比之下,宝马集团在光束汽车项目中的表现则显得更为积极与强势。作为光束汽车的技术提供方,宝马集团不仅为光束汽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与品牌背书,还在产品规划、生产管理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并加大研发投入。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两家企业的战略布局上,更在光束汽车的实际运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据曾经在长城汽车工作过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光束汽车的成长过程中,长城汽车似乎更多地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而非积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这导致光束汽车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与资源投入。
因此,尽管光束汽车拥有宝马集团的技术背景与品牌优势,但实际的效果,却上演了一部1+1<2的现实大戏,无论是实际运营,还是产品研发,终端投放,光束汽车都没有达成当初合作双方的战略期许和美好愿望。
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商品学会秘书长陈冠分析,这是一个不那么好解的难题。卡在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滞后和宝马集团对高端市场的坚守之间,这让光束汽车的定位犹为撕裂。
光束汽车既难以与长城汽车的传统燃油车形成有效互补,也难以满足宝马集团对高端市场的追求,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准确的定位,实现终端市场的突破。
尾 声
故事还没有结束,一切仍在书写。光束汽车这个失落在时代的汽车品牌,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轨迹。
我们期待,长城汽车与宝马汽车能够直面问题,雷厉风行。
北京正经历一场暴雨,夜幕降临,星辰隐匿,光束汽车还没有能闪亮在这片天空。
路总归是有了,如何踏上征程,我们可以继续关注光束汽车,看它的自我调整的速度与力度。我们的判断是,这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太久。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