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盛大的聚会,觥筹交错之间,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人驻足,有人路过,好不热闹的永远是侃侃而谈的他们。
光束汽车来了,又或者说,总算来了,甚至是略显低调的来了。
![图片]()
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前后出现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8批)拟发布的新准入车辆生产企业及已准入企业变更信息名单上,备注均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这意味着在公示期过后,一切手续顺利完成,两家车企都将获得了独立生产资质。
蔚来汽车告别江淮代工,成为独立整车厂商,而蔚来最近大动作不断,从裁员到年末沟通会,从试驾实测到NIO Day,一言一行似乎都完整的暴露在聚光灯之下,希望引起行业的广泛热议,强势地掠夺着互联网的目光所至。
而同在名单之上的光束汽车,却显得冷冷清清,以低调为主。乍一听光束汽车这个名字似乎很陌生,但其实光束汽车来头也并不小。
![图片]()
根据资料显示,2018年7月,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共同签署了合资协议,建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50:50,这在当时不仅仅是宝马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也是长城汽车的首个合资项目。
双方计划共同开发新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为生产宝马MINI电动汽车以及生产长城自有品牌电动汽车服务。
2019年11月,光束汽车启程于江苏省张家港市,20年光束汽车工厂开始打桩施工。从签署协议到获得生产资质跨过五年的时间,蛰伏已久的光束汽车,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尽管还是以低调的样子。
从最初的注册资金17亿元人民币到如今获得独立生产资质,从“中德企业合作新篇章”到光束汽车成为MINI纯电动车型全球首产地和主要出口基地,五年时间历经漫漫时光终抵达,而MINI纯电动车型也计划于2024年正式推出,光束汽车正加速前往“梦的远方”。
![图片]()
只是看似一切都恰恰好的每一步,也会令人深思一下,是不是其实有点姗姗来迟了。
光束汽车将采用“合资不合营”的模式,即共同研发、生产汽车,双方用自身既有渠道销售合资公司的产品,不会建立全新渠道。这在19年可以说是相当大胆的创新,只是放到如今,似乎也并不那么稀奇了,如今横跨手机和汽车的华为门店早已成为稀疏平常了。
不过好在光束汽车虽然几经波折,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圆满的,中间几度传闻的变故,也在低调的时间里得到了解决,达成统一的目标,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即将携光束汽车走向更远的远方。
![图片]()
长城汽车派出了首席供应链官赵国庆担任光束汽车董事长,宝马集团派出了其全球高级副总裁傅耀博士(Dr. Rainer Feurer)担任副董事长,两把汽车行业好手共同决策光束汽车的未来。
而光束汽车旨在实现“联合研发,中国制造,服务全球顾客”,响亮的名头并不会为光束汽车将加入中国汽车市场厮杀的激烈感减轻多少。
全新一代MINI Cooper S已经在今年广州车展亮相,这也将是明年光束汽车生产的重点车型,属于光束汽车的战斗才将将要打响。
从英国牛津宝马工厂到中国张家港光束汽车生产基地,光束汽车的电动化实力显然更受到认可。光束汽车还将负责全新的MINI紧凑型跨界车MINI Aceman的生产,此外国产全新MINI Cooper也有消息爆出,已于10月份在光束汽车工厂正式量产下线。
![图片]()
光束汽车正在疯狂追赶进度,MINI品牌的纯电版车型上市也在一次次的冲击中,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对于MINI品牌调性,曾经的小众赛道,如今其实早已成为了红海市场,无论是宏光MINI、老对手Smart纯电版,还是同为长城旗下的欧拉芭蕾猫等等。
小小的一片市场,其实挤满了竞争对手,更何况这片市场如今也已显现了颓势,快节奏的市场竞争,后来者想要争夺声量实属不易。
前期动作缓慢已成定局,想要后来居上,自得付出加倍努力,硬仗避无可避,独立生产资质不过是“敲门砖”。
▌结语
诚然,电动化时代的到来,在中国的众合资企业开始再次涌现“水土不服”现象,更有甚者已被淘汰出局,而还有更多的企业虎视眈眈看向未来。
![图片]()
汽车行业淘汰赛正激烈的进行着,光束汽车并没能够第一批吃到时代的“红利”,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光束汽车成长几何,我们亦未可知,但我们希望光束汽车可以有所成就,就如当年宝马在华发展的模样。
后来居上的故事,听得很多,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在少数。未知数摆在眼前,迟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有意识到已经迟了,光束汽车的答案,时光会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