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CS35PLUS的静态,觉得非常值,看过这辆车的试驾,觉得还能接受。所谓“性价比”高的车型,有可能会让你在某些地方付出代价,至于“代价”是什么,拆开就知道了!
如果视频无法播放,长按下图,点击“识别二维码”,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大飙车
![]()
![]()
这辆车并没有行人保护泡沫,前保险杠和防撞梁之间没有任何缓冲。如果与行人发生碰撞,受伤的几率比较高。
前防撞梁是日韩系常用的双层辊压钢板结构,厚度为1.38毫米,属于比较薄的一类。防撞梁宽度占车头的63.84%,保护范围比较小,对于前悬架缺乏有效的保护,在小面积偏斜碰撞中,成绩也会受影响。
![]()
此外,前防撞梁上方焊了一根圆管梁,位置比防撞梁还要凸出。其实这是一根前保险杠托架,因为杠皮面积较大,因此需要更多的支撑,否则会造成塌陷。
但如果与行人发生碰撞,在没有泡沫保护的前提下,这根凸出的横杆会直接撞到行人的腰部,可能会造成伤害。
![]()
![]()
这根横梁通过钢板支架与水箱架连接,如果发生低速碰撞,塑料水箱架很容易受损开裂,只能整个更换,给车主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
![]()
圆形吸能盒有相应的打孔和溃缩褶皱。
![]()
从侧面看,细小的防撞梁、吸能盒和纵梁完全不成比例。本该防撞梁、吸能盒承担的能量,大部分会传给纵梁承担,无形中增加了纵梁的吸能压力。如果纵梁出现变形的话,维修成本无疑会成倍增加,而且矫正过纵梁的车很难再达到出厂时的标准,二手残值也会受到影响。
![]()
这辆车虽然配置很高,有ACC毫米波雷达,但与很多自主品牌出现同样的问题,都是将雷达安装在刚性支架上,并且凸出于前防撞梁。如果发生低速碰撞,那么这个昂贵的雷达一定会严重受损。相对理想的位置是固定在防撞梁后方,例如特斯拉Model3,或者装在前保险杠杠皮上,这样可以得到一定缓冲空间,例如奔驰。而这种充当碰撞“急先锋”的雷达,实在是为售后创造更多的赚钱机会。
![]()
与前防撞梁相比,后防撞梁更是惊为天人!单层冲压的钢板厚度只有0.7毫米!
![]()
![]()
![]()
这是两年来我们拆过所有车型中,防撞梁厚度最薄的,没有之一!这种防撞梁完全就是个摆设,说是易拉罐防撞梁一点不为过,徒手都能掰弯!
![]()
后防撞梁没有任何吸能盒。但幸好这辆车没有像大众朗逸一样,直接舍去后拖车钩,而是将拖车钩固定在车体上。
![]()
如此单薄的防撞梁还不凸出于后尾门,什么也保护不了。
![]()
![]()
吉祥物防撞梁
之前拆过长安的CS55,防撞梁用料非常不错。而今天的CS35PLUS却让我们大跌眼镜。前防撞梁奇葩的结构设计,不仅无法减少车辆损失,还会增加对行人的伤害。
后防撞梁不仅没有吸能盒,而且钢板厚度更是创下了我们拆车以来的最低值,这个用手都能掰弯的摆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称之为“吉祥物防撞梁”。
长安在设计CS55时是想造一辆好车,而到了CS35PLUS,只想做一辆赚钱的车。最后提醒车主小伙伴,千万别撞人,也别被人撞,因为最受伤的永远是你。关于这辆车的底盘来自谁家?用料结构如何?还请继续关注后续的拆车内容。
长安CS35PLUS防撞梁评分
![]()
![]()
![]()
长按点击“识别二维码”,进入车商城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车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