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柯
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这句话虽然尖酸了一些,刻薄了一些,但套在陆风身上,它的般配程度不亚于98K加8倍镜。
3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判决裁定:江铃汽车公司生产的陆风X7直接抄袭了路虎揽胜极光的5项车型设计,两款车的相似之处导致消费者普遍困惑。法院裁定,江铃汽车必须立即停止陆风X7的所有销售、制造和营销,并向捷豹路虎支付赔偿金。
在民族主义抬头的今天,这种“外资企业不怀好意的对民族工业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得到了最善意的理解。互联网的大地,留下一片喜悦祥和的安慰之情。
即便是一些以爆黑料为营生手段的公众号,也史无前例地伟光正起来。而一些以互怼、灌水作为快乐来源的论坛资深IP,则展露出老奶奶一般的安慰。
摸着我自己36D的胸脯感慨一句:在中国互联网,团结是罕有的。
对于捷豹路虎而言,这种温柔相待的慰藉,甚至要比跳出中国销量困境更值得泪流满面。毕竟,这好歹也算个十多年的夙愿。
从2006年起,陆风汽车开始以“LANDWIND”的商标进军市场。
尽管跟路虎的“LANDROVER”在拼写上有着差别,但当这串字母贴在车身上的时候,这个“LANDWIND”跟“LANDROVER”的细微差别让一众的媒体老湿都懵逼上5秒的时间。
到了2014年,陆风推出X7。
如何在5秒内判断“一辆X7是极光,还是一辆极光是X7”已经沦为验证一名媒体老湿业务能力高低的准则之一。
我很惭愧,拖了整个行业的后腿。就像我以前女朋友经常洗了头发以后就问我,她的样子是不是跟昨天完全不一样。呵,很考验智商的。
中国人对于专利、版权的态度始终有着深度的朦胧美。
作为一个汽车编辑,上网偷图总是难免的。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复制、粘贴的操作,真的有一股无法言明的快感。如果不是我老板糊我一脸,估计我还能在偷图的路上再奋斗个20年。
从男性的心理需求发出,对于专利、版权的藐视就更加厉害了。
从bt搜到kitty搜,一顿操作猛如虎,那几十T的资源就已经堆在自家的硬盘里了。遑论各位对于女主角如何爱之深切,充值付费往往是不可能的。
(91能活这么久,也是厉害了)
当这种潜意识延伸至商业,商业便开始魔幻了起来。从陆风,到众泰,都是这种魔幻的典型。
而更魔幻的,又无外乎政策立场的不坚定。
当年中国加入WTO,必要履行的条件之一就是专利法的完善。但即便到了2018年,在认定双环S-RV与CR-V设计相近的情况下,本田依然被冠以“不正当竞争”的罪名,被侵权方双环汽车反诉,最后赔偿双环汽车1600万元。
陆风X7被禁令停售,让终结这种魔幻有了希望。在法律层面,它重新定义了山寨的边界,明晰了什么叫犯罪。
但本质上让人感到兴奋的,是互联网开始对于侵权行为有了共识性的反感。大家对于长久以来、习惯为常的“能用则用”的潜意识终于有了警惕。
一个社会的进步是从尊重创新开始的。
如果联想到小鹏最近跟特斯拉关于自动驾驶技术代码的瓜葛,虽然互相撕扯显得不雅,也让人对新势力的疑虑陡增几分,但它们之间激起的舆论浪花,往往真正反映了我们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与坚守。
当然了,这事还是有点儿忧桑的。忧桑的地方在于,陆风X7是被法律禁止停售的,而不是碍于自身销量的凄惨而停售。
2018年,陆风X7还是自强不息地卖出了5611辆的销量。
甚至在陆风X7被法院宣布禁售的那天,众泰汽车的股价,也没有出现惊喜的震荡下跌。
显然,山寨还是有市场的。
归根到底,一个高度成熟的市场,自由的市场经济要素才是决定市场走向、竞争的根本。
陆风X7最理想的消失方式,是被竞争对手击垮,而不是一纸禁令。
虽然陆风X7有过年销8万辆的奇迹,但客观权衡,它热卖无非两点:13万的主流售价,外形上对路虎极光的完美复刻。
在自主品牌集中布局的10-15万的产品区间,消费者宁可去买一辆山寨车,而不选择纯原创的产品,这件事是值得反思的。
给陆风X7的消费者贴上“贪慕虚荣“这样的标签是容易的,但需求从来不存在错误一说。
如果原创的产品力足够强大,一个山寨设计未见得就能迷惑消费者的心智。如果品牌的建设卓有成效,消费者也不会愿意通过山寨设计心虚地装点自身。
说到底,自主品牌仍需努力,等把众泰逼得退市了,或许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终极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