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一帆
昨晚,在著名建筑师刘家琨的西村大院,吉利星越通过一场时尚走秀,正式发布。
这个三月对于吉利而言格外忙碌。截止到今天,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FY11定名“星越”、MPV嘉际上市、GE11首次亮相、GE11定名“几何A”、几何A开启预售、星越全球首秀……在吉利极速奔走的身影里,你几乎看不到2019年自主品牌本应有的“中年危机”。
自主品牌的行业瓶颈
在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多年同比上升后,2018年,随着车市下行,这一比例忽然从2017年的43.9%跌至了42.1%。由于2019年的市场走势依然不容乐观,中汽协甚至预测,今年自主品牌份额仍将继续下跌,或将失守40%的市占率红线。
所以即便是吉利这样的自主品牌先头部队,在2018年没有完成158万辆销量目标的情况下,都在2019年初主动下调了今年销量目标,151万辆,仅仅比2018年总销量多出了9000辆。
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吉利的销量数字也侧面印证了年初的这一举动,是非常理性和明智的选择。
1月,吉利销量15.84万辆,同比增长2%;2月,销量8.36万辆,同比下跌24.2%;1~2月,累计销量24.2万辆,同比下跌9%。
尽管其中有春节原因作祟,但毫无疑问,今年,是自主品牌日渐成熟后,迎来的第一波“职业”瓶颈。媒体们仅看前两月销量就发出的悲观声音,不在少数。
不同的企业,瓶颈在不同的地方,但大抵都是品牌定位与销量的问题。
比如典型例子就是上汽通用五菱,2018年销量同比下跌3.4%,其主要原因就是随着汽车市场的性价比提升与消费升级,定位较为低端的宝骏品牌遭遇了“形象危机”。于是,上汽通用五菱决定对宝骏进行转型升级,今年年初,宝骏更换全新车标,试图以此提升品牌定位与形象。
其它品牌,大同小异。
而今年,且不说车市下行与否,无论如何,它们的压力都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一方面合资品牌在快速压价,导致竞争不断加剧,另一方面诸如大众这样的合资品牌,甚至直接推出了捷达这样定位较为低端的子品牌,选择自上而下地入侵这块原属于自主品牌的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从去年年末开始,合资品牌车型就已开始反弹。今年1、2月,北京现代销量14.58万辆,同比增长29%;东风悦达起亚销量6.33万辆,同比增长15.9%,这都是之前市场严重受损的韩系品牌。还有CR-V、逍客等合资品牌紧凑型SUV,1~2月的销量涨幅都在20%以上。
而要知道,这两个月的大盘,可是同比下降了高达17.5%。
自主品牌汽车,和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走到了“中年危机”期。
“中年危机”后的价值创造
其实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遭遇中年危机后的大部分反应,都是茫然不知所错,甚至坐以待毙。这种消极的温水煮青蛙我们按下暂且不表,重点说说直面和解决。
前两年有本名叫《蓝海转型》的管理学书非常热门,被不少企业高管称之为“解决企业中年危机的特效药”,其主要推崇的摆脱危机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向“蓝海市场”转型。
怎么转型?书里给的方法,是专注于价值创造而非技术创造。
换句话说,作者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他认为这是宏观层面才有的竞争力,在企业这种微观方面,并不一定成立。
他举的例子是,发明图形操作系统的公司是施乐,但是将其应用到商业产品中、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却是苹果。因为苹果在早期真正抓住了消费者需求。
所以科技创新不一定带来价值创造,而没有价值创造,用户就一定不会买你的产品,那么在商言商,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
这其实和吉利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很像。吉利目前被称为“三驾马车”的三个全新产品,嘉际、几何A、星越,所在细分市场都算蓝海,对于吉利而言也都是全新的产品品类,处在正被打破的边界上。
这就是吉利的“蓝海转型”。
比如以目前市场来看,国内轿跑SUV的体量还没有做起来,但吉利选择现在推出星越,按照吉利汽车集团国内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的说法,就是吉利现在还没有Coupe车型,对于他们这个体量的企业来说,需要这么一款车,构建吉利完整的产品体系和架构。他们考虑的,不能仅仅是哪个细分市场火爆,就做哪些车型。
打造“全品类、宽矩阵、高性能”的产品体系,是吉利现在最想做也必须做的事情。
所以这个常年被ABB把持的轿跑SUV小众市场就成了吉利的选择,他们希望找到那些长期被主流市场忽视的群体,把轿跑SUV从ABB手中接过来,让这类用户群也能够享受到品价比更高的产品福利。
因此宋军说,星越所针对的消费者,一定是有胆识的人。如果问我这个“胆识”怎么解释,或许发布会现场几个关键词——极致、纯粹、率性、出挑可以说明问题。
为了这次“蓝海转型”,星越也的确在产品上做了很多价值创造。从吉利从来没用过的“高阶运动SUV”标签来看,就可见一斑。
星越是吉利目前运动属性最突出的一个车型,它的关键词是运动、操控,所以吉利希望每一个细节都能凸显它的运动属性。
沃尔沃2.0T发动机、爱信8AT变速箱、CMA平台、6.8秒破百、双边四出真排气管、运动座椅、红色配色、内饰非对称设计……都是吉利在星越身上所加的真实设计元素。尤其是动力总成,甚至比领克01匹配得还要高。
他们相信这些元素打造出来的激情能被用户感知、引起用户共鸣,从而让星越的产品定位与理念被大家熟悉。
其实我特别想说,在这款车具体的设计、用料和配置上,星越还做了很多完全不同于吉利以往车型的创新与突破,怀揣好几个“第一次”,其中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小细节。但因为签了保密协议,还不到透露的时间,所以很遗憾,这些只能之后再说。
总之,在星越的价值创造方面,吉利使出了全身解数。
上行无止境
不进则退,放在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道理。
吉利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好的自主品牌,销量高、轿车SUV均衡发展、产品体系健全。但它面临的瓶颈之一,就是在车型的终端售价上,吉利后续车型始终没能突破博瑞、博越的价格天花板。
而若想真正提升自主品牌的品牌溢价和形象,不站稳15万元以上的细分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对于吉利“20200”的战略目标来说,如果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上不去,那基本等于痴人说梦。
所以,星越作为吉利目前产品体系的旗舰车型,在自主品牌日渐压力的现在,其承载的,其实更是吉利品牌向上、形象提升的使命。
这也是为什么吉利会把星越的发布会放在西村大院,这处难言设计风格的建筑融合了文化、艺术、时尚、休闲,是我国首个入选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主题展的地方。
在这里,吉利把发布会办成了秀场,身穿纽约设计师品牌Private Policy的模特们走着猫步,在灯光与亮黄色星越的背景下,别有一股野劲。
至少从现场氛围来看,很符合星越的气质。
除却这些气质层面的问题,回归产品本身,星越也的确拿出了旗舰产品的底气。
比如前面提到的6.8秒破百,其实成就了星越是百公里加速最快、首款采用燃油动力破7秒的自主品牌SUV。
当然这也是星越“三大件”的共同作用使然,此“三大件”,哪件单独拿出来都是值得称道的配置——
沃尔沃Drive-E系列2.0TD T5发动机,全铝材质,最大功率175kW,峰值扭矩350N·m,轻量化、低油耗,此前沃尔沃XC90和XC60应用的都是这款发动机;
爱信8AT变速箱,与沃尔沃车型一致,大众途锐、雷克萨斯LX、保时捷卡宴等豪华车型才会选择的配置;
CMA平台,沃尔沃XC40、领克01、02、03、04、05等车型都是诞生于这一平台。
所以前面我也说过,这个动力总成和配置,拿出来对比领克可能都戳戳有余。
我问了宋军怎么看待这一情况,吉利的向上之路与领克怎么区隔,宋军告诉我,在追求品质的路上,品牌上行是没有终点的。吉利在乎的始终是产品的质量与价值,而在定位与产品形象上,领克和吉利总归会有不同的演绎。
有时候就觉得,对于吉利这种企业,事业感和不满足可能就是他们最好的兴奋剂。
蓝海“转型”扩张半径,品牌向上拓宽高度,在这样的品牌延展之下,看似身处瓶颈的吉利,似乎确实没有步入中年危机。它的从容、笃定与激情,比很多90后心态还要年轻。
自主品牌短暂的黑夜仍在继续,但吉利能看清心里的主意,所谓中年危机,步过去,就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