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陈壹
最近,全国各地相继发布了高温预警,北京的气温甚至多次冲破40℃。在这样的炎热酷暑下,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们开始担心——我的车会不会热到冒烟起火?
不久前,浙江义乌的一辆某新能源品牌因为“自燃”冲上了热搜榜。“自燃”并不罕见,罕见的是这个品牌前后起火次数达5次,现场目击者称“从白天烧到黑夜”。
(非现场新闻图,仅示意)
截至目前,该车辆“自燃”的原因尚未公布,但这样的事情碰上各地高温预警频发的时间节点,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那么,新能源汽车到底会不会热到“中暑”?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动力电池能不能耐得住高温天气”,新能源汽车往往会配备一套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想发设法让电池处在一个合适的工作温度区间,一般是25℃上下(电池内电芯)。
有些新能源车主可能经历过下列情况:高温天气,车辆刚起步的时候性能似乎打了折扣,但一会过后就恢复正常了。其实这是因为电池热管理系统为了给电池包降温,限制了电池的充放电功率。
换言之,有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保护,大多数时候动力电池是能耐得住高温天气的。
之前懂车帝曾经发布过《2022新能源汽车夏季续航测试报告》,该份报告显示,近50℃高温条件下测试的40余台新能源汽车并未发生意外(包括起火、自燃等)。
事实上,这些年车企在电池安全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顺便说一个冷知识,汽车因为结构比较复杂,可以看作是不良导热体;而且,动力电池也有自己独立的装配空间。
总的来说,哪怕没有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保护,动力电池也不会随便发生意外。
当然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新能源汽车如果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也很有可能因为散热不及时导致线路受损,进而让车辆出现各种“意外”。
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主要原因有几个,分别为“电池热失控”、“外部碰撞”、“电池部件老化”、“电池高负荷”等。延伸来看,一旦车辆内部线路受损,动力电池便很有可能出现“热失控”、“高负荷运作”等情况,最终贡献一场昂贵的烟火表演。
所以,哪怕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保护,新能源汽车依旧很娇贵,需要车主朋友好生伺候着。
值得一提的是,高温天气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动力电池的基础性能,比如续航、充电速度、寿命等,都很有可能因为高温环境出现衰减。
所谓“电动爹”,这三个字用来形容新能源汽车真是一点都没错。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因此免不了存在各种各样的硬伤,包括“续航”、“安全”等,但不可否认,电动化趋势不可阻挡。如果对新能源汽车仍有顾虑的朋友,建议暂时选择燃油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熟之后再转投怀抱也不迟。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