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月31日,华晨汽车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获华晨管理人通知,华晨集团重整投资人遴选评审委员会已选定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为华晨重整的潜在投资人。如今,这则消息最终得到确定,天眼查信息显示,沈阳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沈阳汽车)为沈阳财瑞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而后者则受沈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最终控制。这表明,华晨集团最终被政府接手。此前,宝马和一汽等车企的身影曾出现在华晨集团破产重整过程中,但最终花落当地政府控股企业。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最终由政府接盘显然不是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但也是合理的。”细分析之下不无道理,放眼全国市场,整个汽车行业有两大特征,一是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二是存量竞争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集中资源和精力来迎接这两大挑战,重点放在如何向新能源转型,以及如何在存量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而鲜有余力顾及其他。另一方面,华晨集团此前身背巨额债务,这可能也是一些意向方不好接手的原因之一。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6月1日,共计6029家债权人向华晨集团管理人申报了债权,金额合计 577.18亿元。还有债权人未申报债权(账本记录在案),共计132.94 亿元,以及无须申报的职工债权,共计7.86 亿元。华晨集团总负债合计高达约718亿元。如今,由政府接手华晨,与华晨汽车尤其是华晨宝马的特殊地位不无关系。数据显示,2022年沈阳市总税收529.4亿元,光华晨宝马一家纳税贡献就达到了惊人的485亿元,占沈阳总税收超过91.6%。目前,华晨集团在国内最大的合资公司是华晨宝马,这也是集团收益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华晨中华、华晨雷诺等品牌,但从公司架构来看,当前华晨整车业务除华晨宝马外,其余已基本消亡。除了纳税之外,华晨宝马还承担着巨大的社会就业重担,如今正式接手,很有可能从侧面加深华晨与宝马的合作,特别是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对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和稳定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前几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会见马斯克时候说道:“中国人民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创造前所未有的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一个健康、稳定、建设性的中美关系既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渗透率达到25.6%,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规模大、增速快、渗透率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拉动汽车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乘联会日前推算,预计今年5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173.0万辆左右,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27.7%;其中新能源零售58.0万辆左右,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60.9%。进入电动汽车时代,传统豪华品牌的影响力,似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降。各种数据也在表明,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的“敏感度”越来越低,以前是预算20万也要咬牙上豪华车,现在是手握40多万还移情别恋,消费心态的改变显而易见。销量下滑和电动化趋势引发了众多豪华品牌的危机感,但好在豪华品牌转型动作迅速选择“梭哈”。不过,这样的成效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来看有些微不足道,这也是其他豪华品牌往电动化转型所面临的阵痛。毕竟,新能源车市之战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厚积薄发,加深合作,才是笑到最后的关键。秒评车语:放眼如今的汽车销量榜,早已不是燃油车霸榜的时代,目前的榜单前10名中,只剩下极少数的燃油车,绝大部分车型都是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车型已经是无法回避的行业大势。多家传统燃油车品牌,也因为新能源的快速大展,如今逐渐的失去了往日的风光,曾经的王者,如今早已星光暗淡,政府正式接手华晨,意味着未来华晨宝马在新能源车型研发方面增加了底气与砝码,华晨宝马或将迎来重大转型机遇,你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