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华为要开始造车了。
这两天,AITO问界第十万辆下线仪式在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举行,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出席这次活动。
![]()
15个月,十万辆,不得不说问界的速度是真的可以,这个速度,也是众多新能源品牌中最快的,同时也证明了华为智选模式的成功。对此,余承东也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功商业模式。
众所周知,华为不造车一直以来是大众重点关注的话题。而这次余承东也就“华为不造车”的说法给出了回应。
![]()
要知道,任正非的一纸公告,将“华为不造车”的时限再延长了5年,这也相当于直接封了华为的造车路。可这次余承东却直言华为不造车活不了,这不就是与任正非和徐直军正面刚吗?
像余承东所说的,华为不单独造车,是要与像赛力斯这样的企业合作,而两者的合作模式是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联合质量控制、联合营销。而这次问界15个月10万辆下线,也恰恰证明了双方合作模式的可行性,也实现了双方资源利用最大化。
![]()
赛力斯与华为的跨界合作,确实取得了成功。而问界在15个月内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也让余承东充满自信。
他立了几个flag,一个是未来的AITO问界肯定能达到单月10万辆的成绩;第二是到年底,问界M9将会成为1000万能买到的最好的SUV;第三是问界要超过特斯拉,且只能是第一。
![]()
可以看到,余大嘴还是那个余大嘴,不改本色。但不知道在说这些话之前,余承东有没有看过问界的销量。
就拿4月份新能源销量来说,问界仅卖出4585辆,在新势力中排名靠后。且今年第一季度的总销量也不过1万出头,这么看来,单月1万辆的成绩都难达到,更何况单月10万辆呢?
![]()
而在这次下线仪式活动上,余承东就新势力营销现状表示:我不是营销方面的人才,我喜欢做产品,把产品扎扎实实做到极致,这才是核心。我不喜欢吹牛、打广告。
余承东喜不喜欢吹牛我们先不讨论,单产品力这个问题可不敢苟同。
在去年中保研的碰撞测试中,问界M7的A柱疑似发生变形,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车辆结构”两项只获得“A(良好)”评价,而像同样参加测试的理想L9等车辆A柱完好,取得了“G(优秀)”评价,这一对比差距就十分明显了。
![]()
再说回余大嘴爱吹牛的毛病,之前他给问界定下了2022年销售30万辆的目标,最后也只卖出了7.5万辆。而这一次又定下了月销10万辆的目标,是谁给你的勇气?梁静茹吗?
说实在的,造车没那么容易,从余承东给问界定下的这些目标我们不难看出,问界的野心不小。但问界的产品力能撑得起如此大的野心吗?很难。问界当务之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产品力,从而带动销量的提升。脚踏实地,才有可能为自己博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