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好几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大家对于汽车安全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匮乏,容易形成一些误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也充斥着不少假信息。
正是有些关于汽车安全方面的假信息误导了读者,导致大家在选车时会面临诸多困惑。今天编者我就给大家扒一下那些关于汽车安全的误区。
日本车皮薄不安全
这个观点相信大家都听得耳熟能详了,然而这是个错误的观点。车门上的铁皮厚度并不能决定车辆的安全性,里面的防撞钢梁才是真正保护乘客的关键。因此,日本车的车门较薄,并不能与不安全划等号。
![]()
网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拿日本车被撞得稀巴烂的图片来误导网友。车被撞得稀巴烂不代表不安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碰撞时,驾驶舱有没有变形,这才是关乎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点。
![]()
日本车由于它们的车头吸能结构做得比较出色,所以发生碰撞时容易溃缩吸能保护乘客。一些车头设计硬桥硬马的车辆在撞到固定物时,往往会把车头缩到驾驶舱内,侵占了乘客的生存空间。
碰撞测试五星就很安全
不少厂商会以五星碰撞测试成绩来宣传自己的车辆,但这个五星有时候其实水分很大。像C-NCAP的五星碰撞测试成绩就没有太大说服力,毕竟它的测试标准不高,很多车都能拿到五星。
![]()
同时,C-NCAP支持厂家送检。毫无疑问,厂商送检的车辆多数都是顶配车型,不具备普遍意义。如果厂商送检车辆,则需要支付52万元的测试费用,这就让测试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
相比之下,IIHS的五星碰撞测试成绩会更有说服力。IIHS的全称是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即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这个机构的碰撞测试成绩与保险费用直接挂钩,是协会出钱来测试的。测试成绩越低的车辆,保险费用越高。
车越重越安全
大家可能会觉得车辆越重越有安全感,开起来也更为稳当。要知道动能是与质量挂钩的,相同速度下,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子就要吸收动能来保护乘客。
![]()
发生事故时的动能越大,越容易造成乘客的伤亡。特别是车子撞到固定物时,由于缓冲的空间不多,所以往往会损伤严重。
总结
相信再经过几年的发展后,上面这些伪理论都会被逐一击破。汽车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驶员的意识。开车上路时,我们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该快的时候要快,该慢的时候要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