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都随时处于准备战争的紧张时刻。于是在二十世纪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词汇“地堡心态”:随时准备战争爆发,赶紧躲进安全的地堡里跟敌人作战。的确,在战事频发的二十世纪,被入侵和被攻击的时候,地堡的确是暂时保证人身安全的避难所。然而今时今日,“地堡心态”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赶紧躲进安全的区域消极作战。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世界各地的这些地堡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然而在和平的年代,这些厚重的地下水泥结构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在环球旅行越来越成为普通人消费的今天,我们可以怀着轻松的心情和追溯历史的好奇心踏足这些幽暗的水泥地下城市一探究竟。
马奇诺防线博物馆展示在地堡下如何烹饪
1914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后,仅仅用了数周时间就入侵了法国。800万法国人被动员起来抵抗德国入侵,其中52%的人伤亡。一战结束之后,法国决定未雨绸缪,为了抵御将来可能发生的入侵而采取措施。
马奇诺防线
法国政府在法德边境修建一堵高墙,这就是所谓的“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因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而得名。他在1920年代向政府施压,要求国家为这一边防设施拨款。这条280英里(450公里)长,布满了碉堡、掩体和地道的防线一旦建成,其规模相当可观。
马奇诺防线极其复杂的地下碉堡网络
马奇诺防线是一条900英里(1,400公里)长的地下碉堡、地道和混凝土机枪炮台的网络。
法国花了十年时间设计、改进、扩展边防设施,最终建成了马奇诺防线。1929年,工程刚刚开始时,它还只是一系列混凝土机枪炮台,散布在法国面对德国的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前沿。
防线的改进和扩建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造一条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到英吉利海峡的防线,其中防御最为严密的一段就坐落在近300英里(500公里)长的法德边境上。
马奇诺防线地下交通网络
马奇诺防线入口
为了建造这一防线,法国政府花费了约33亿法郎。它有142个地堡,352个地下掩体,5,000余个碉堡;它还使用了15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和15万吨钢铁,足以建造5,300辆B1重型坦克或5艘黎塞留级战列舰。
马奇诺防线的最宽处有16英里(26公里),有独立的多层结构。其中最接近德国边境的前沿,有经过伪装的哨站;其后则是反坦克、迫击炮和机枪炮台等设施,地下则有步兵地堡和碉堡;再后方则是大小不等、密密麻麻的工事,包括75毫米和135毫米火炮的球形炮塔。整个防线共计有142个炮兵堡垒,352个碉堡和5,000个小型防御工事,交错于整个区域,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马奇诺防线火力口
马奇诺防线废墟
工事地下还遍布着迷宫一般的地道,使得军事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转移。地道系统由机枪保护。高地处还有78个烽火台一样的控制点,可以使哨兵观察来犯的敌兵的动向,指挥火力的方向。整个系统还有独立的电话和无线通讯设施。
尽管法国在马其诺防线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它在战争中却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1940年5月,希特勒的军队绕过了防线,如人们所料,取道比利时,入侵了法国。到了6月,纳粹的坦克已经扫荡到阿登 (Ardennes),压过英法联军,从马其诺防线后方切断了其与法国本土的联系。
随着德法和解,马奇诺防线再也不需要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与德国逐渐和解,最终两国领导人放下历史仇恨,走向联合,两国作为欧洲双核心,慢慢形成了今天欧洲联盟的局面。
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奇诺防线的军事意义已丧失殆尽。法国政府通过拍卖的方式将马奇诺防线还之于民。一些工事成了旅游的景点,另一些变成了蘑菇养殖的农场,而其中的大多数则静静地埋伏在法德边境,目睹着历史的变迁。
在奥斯卡获奖电影《至暗时刻》里,在二战前期扛着英国生死存亡压力上任的首相丘吉尔,含着雪茄烟在地下作战室里与妥协派斗智斗勇,在地图上运筹帷幄。
这个当时与首相府唐宁街10号相连通的地下作战室就是著名的“丘吉尔作战室”。
丘吉尔作战地堡
地下作战碉堡里的内阁会议室
在对法国取得节节胜利后,纳粹德国为了逼迫英国投降,派遣空军大规模轰炸袭击英国城市。英国重要城市,特别是首都伦敦,经历了犹如人间炼狱一般的侵略轰炸。即使是英国王室居住的白金汉宫,也遭到了炸弹的摧残。
《至暗时刻》里在法国地图前的丘吉尔
丘吉尔地下作战室的指挥所
作为英国政权权力的核心,首相府必须有一个能够在遭到轰炸或者入侵时依然运作的地下作战指挥中心。 丘吉尔的这个地下作战室确切地址位于伦敦怀特霍尔街的地底下。它在1938年开始修建,1939年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电影,我们得知他在这里做出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艰难决策。
据说,当初修建这个地堡是准备在纳粹德国攻陷伦敦后供丘吉尔领导的战时内阁使用的,也就是说,它是丘吉尔最后的避难所,甚至连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都不知道这个地堡的确切位置。
地下室走廊
在地下作战室的接线生
丘吉尔地下作战室与唐宁街10号相隔不够1 公里。在电影《至暗时刻》里,丘吉尔在首相府乘坐升降机来到地下隧道,然后从地下隧道走入作战室。
伦敦战时密室主要由四个房间组成:丘吉尔的卧室和书房、通讯室、地图室与内阁会议室。在1940年,一张厚度达5英尺的水泥板(人称“大厚板”)被安装在战时密室上面,用于保护战时密室免受敌军空袭的破坏。
《至暗时刻》里丘吉尔在地下室录制了激励国民的著名演说
战时内阁地下室中有一间专门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开设的机房。当时的技术不能保证对首相的讲话进行实况传送。为使首相讲话及时传出,BBC工作人中设计了这样一种程序:先请丘吉尔录好要讲的内容,而后把录音送到地下室的工作间。加工处理后,工作人员迅速把声音传送给BBC总部,再由总部把首相的讲话传播出去。这一传播过程二战期间一直没间断过。当英国人侧耳聆听丘首相一次次煽情演讲时,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些讲话实际上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
地下室里的丘吉尔
地下室中部有一间不大的房间,是战时内阁的打字室。战争期间,每时每刻都有11位女打字员在此工作。丘吉尔首相喜欢活页式文件装订,即在文件纸上的上方或左边打上两个孔,而后用特殊的书钉(其实是在一段毛线两头加上两根1~2厘米的铁丝)把文件串起来,这样文件便可随意拆卸,十分灵活。椐说,这是丘吉尔首相的一大发明。尽管现代化装订手段代替了铁丝和毛线,但今天漫步伦敦各大文具店,人们还能看到这种简易的书钉和打好孔的书写纸出售。
1945年夏天,日本投降后,这里才停止运作。在今天,丘吉尔作战室成为了英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座受到保护的文物建筑。参观者只需交15英镑门票费用,就能够到地堡里瞻仰一代英国名相领导英国取得二战胜利的重要地标。
在今天的阿尔巴尼亚全境范围内,只要在街上走上五十米,就能看到一个硕大的水泥圆墩冒出地面。就好像是《星球大战》里面的沙漠星球居民房子那样,怪异,荒凉。
这些水泥怪物在阿尔巴尼亚无处不在,即使是在海边也能看到…….
在七八十年代的巴尔干半岛,阿尔巴尼亚领袖霍查留下的世界最高密度人防工事。
阿尔巴尼亚可以说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国家,自古以来这个被大山包围的小国与欧洲其他文明几乎是与世隔绝。在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与苏联老大哥,以及同样东欧阵营的邻国——南斯拉夫——也同样隔阂。
甚至有人说,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朝鲜。
阿尔巴尼亚领袖霍查
防火,防盗,防邻居——这些性格在阿尔巴尼亚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阿尔巴尼亚孤僻的性格也投射在领袖霍查身上。霍查整天的最大担忧是:邻国会有朝一日侵略我们。
田里的人防工事
与邻国隔阂的霍查甚至禁止阿尔巴尼亚平民在海边钓鱼。于是,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活在海边的阿尔巴尼亚村民连海鲜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
为了防止所有邻国入侵自己小小的国家,霍查自1967年起在阿尔巴尼亚全境内大范围制造人防工事。于是在十年间,这个资源贫乏、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铺天盖地修建圆墩形状的人防工事。
在1967年到1982年这段期间,阿尔巴尼亚人最忙的事情就是修人防工事。
人们在田间修建了人防工事。
人们在海边修建了人防工事。
人们在街边修建了人防工事。
人们在坟地修建了人防工事。
于是,阿尔巴尼亚成为了世界上人防工事密度最高的国家,几乎每五个阿尔巴尼亚人就拥有一个人防工事。
在这些年间,阿尔巴尼亚共修建了75万个人防工事!
直到霍查去世的时候,阿尔巴尼亚都没有迎来大敌当前的局面,这些水泥蘑菇就这样摆着。
据说,这些人防工事的唯一用处是,阿尔巴尼亚人出门再也不用打伞了,因为都可以跑到人防工事里避雨。
90年代,阿尔巴尼亚终于向全世界开放。患有“自闭症”的国家首次尝试微笑着接待外国的来客。
但是,之前鲜有迎接外宾经历的阿尔巴尼亚人却发现,外国人指着自己满街的水泥蘑菇嘲笑。英国著名节目主持人Rick Stein说,这些人防工事像是挪不动的死蟹那样,尸骸遍布山里和海边。
这些水泥蘑菇,弄也弄不走。即使是拆了,水泥块也用不上,简直浪费人力物力。
有山有海:阿尔巴尼亚原本是个好地方
在封闭的这么多年里,阿尔巴尼亚除了灰色的水泥人防工事之外,几乎很少有能吸引游客的地方。
于是将错就错,阿尔巴尼亚人还是尽量废物利用,把一些人防工事改成其他的用途。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BUNKART博物馆
BUNKART博物馆内部
在BUNKART博物馆的地下室,人们可以体验冷战时期的阿尔巴尼亚生活方式
地拉那街头无处不在的水泥蘑菇
于是,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人们把最重要的人防工事改成了霍查时期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人们可以看到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的日常用品,当然里面还有不少中文海报和印着“中国生产”的武器物资。
海边的水泥蘑菇客栈
在阿尔巴尼亚的海滩,水泥蘑菇与阳光与沙子融为了一体
人们开始用喷漆为水泥蘑菇涂上颜色
阿尔巴尼亚海景
除了游览群山,外国游客也来到了阿尔巴尼亚的海边,这里可以说是地中海最便宜的海滨度假胜地了。这些本来丑陋的水泥蘑菇被涂上鲜艳的颜色,成为了海边游乐设施的一部分。
当然,还有人防工事改建的海滨酒吧、咖啡厅和餐馆。
阿尔巴尼亚人防工事里的山景房
在深山里的人防工事,也被用作民宿或者小客栈使用。
当然,更多阿尔巴尼亚人把这些人防工事用作自己私家花园的工具房。尽管阿尔巴尼亚法律规定人防工事不能用作私人用途,可是数量这么庞大的水泥蘑菇,还真的用得完吗?在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是让它们在郊野里被风雨侵蚀,最终尘归尘,土归土。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内的绿蔷薇酒店(Greenbrier),是著名的五星级豪华度假胜地。从正面看去,绿蔷薇酒店的正面有点像白宫,大堂入口处悬挂着十几面美国国旗,酒店正门的空地上开满了红色的鲜花。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酒店建筑地下深处竟然深藏美国政府保密长达33年的防核地堡,预备在核战争爆发时作为“地堡国会”。
外表酷似白宫的绿蔷薇酒店
明信片里的绿蔷薇酒店
地堡位于绿蔷薇酒店建筑地下19.5米深,于1959年,在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命令下秘密兴建,两年半后启用,面积广阔达1万平方米,约等同40个网球场大。根据美国政府的计划,若爆发核战争,国会全部535名参众两院议员及其助手共约1000人,将被立即转移到地堡里,在里面生活及维持政府正常运作。
地堡4个入口的大门都由巨大的钢和混凝土结构建造而成,最重的达30吨,小的也达25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阻挡核尘埃。由于设计精巧,用手开门和关门都并不费劲。地堡一共有两个隧道,即西隧道和东隧道。
美国地下国会入口
之所以要建隧道,一是为了排放空气,二是为了储藏物品。在进入地堡居住和办公区之前,所有人员都要先经过消毒区。其实就是一个窄窄的巷道,墙壁和地板都用蓝色的瓷砖铺就,上方是一个喷头。导游说,所有人员到这里都得脱光衣服,然后接受淋浴的“洗礼”,以便清除身上的放射性物质。
被曝光的美国地下国会内部结构
地堡里有一个大会议室,一共有1500平方米,是国会议员及其助手们集中办公的地方。此外,还有参议院的会议室和众议院的会议室。整个地堡的电力都靠几台看上去斑驳陆离的发电机提供。记者还看到几个巨大的罐子,导游说,它们是储水罐和柴油储藏罐,装满后足够地堡当中的人生存40天。地堡的餐厅可容纳400人同时就餐。
美国一旦受苏联核攻击,美国政府权力核心就在这里继续运转
地下国会的饭堂
地堡设有18个宿舍,每个宿舍设有28到31张双层床,可供56到60人同时住宿。地堡的宿舍跟中国的大学生宿舍非常相似,很难想象那些身材高大的国会议员要在这样简陋的床上安眠。
地下国会的宿舍睡床
随着每次美国总统选举和中期选举结束后,宿舍里床位的顺序和名字标签都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身处要职的众议员和参议员有专门的套间,那里配备有木制长沙发、书柜、灯以及另外一些适当的设施,使他们居住起来更舒适些。地堡设有医疗中心,一共有12张病床,甚至还有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医疗中心还储备有大量药物,那都是议员们的常备药物。
为防核弹爆炸及辐射威胁,地堡深入地底,还有铜墙铁壁保护,水泥墙厚达1米至1.5米,大门是重25吨的防爆门。地堡贮存了大量食物、书籍甚至游戏,有独立的发电站、净水系统及容纳12张病床的医疗中心,即使与世隔绝,也足够当中的人生存60天。地堡装有空气过滤系统,也可制造72小时的新鲜空气,但之后要面临核辐射渗入的威胁。
地堡国会关系到国防安全,最后一任主管布格斯极度重视自己的工作,多年来跟其他员工成功地掩饰地堡国会的存在,但美国《华盛顿邮报杂志》在1992年还是公开了这个秘密,布格斯形容当时有种被摧毁的感觉,为保护不住这个秘密感到痛心。
这个冷战时代遗留下的历史陈迹,翻新后对外开放成为旅游景点,靠赚取旅游收入以维持地堡的日常运转。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