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再次签署发布汽车业务发出决策公告,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除此之外,任正非还对华为logo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 AITO。”也就是说,用户再也看不到同时写有“华为问界”的标识了。今后用户看到的,要么是中文“问界”汽车,要么是英文“AITO”汽车。
![]()
此消息一出,外界舆论就开始各种流言蜚语,甚至还有人说华为和赛力斯闹掰了。4月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针对外界对于华为与赛力斯“以合作之名行造车之实”的质疑,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也正式进行了回应。下面我们将就赛力斯的回应,简单总结。
![]()
【AITO问界本来就是赛力斯主导】
AITO问界因为在华为店里展示,因此外界一直都认为车是华为的,更何况车辆的鸿蒙系统也是华为的。在AITO问界汽车上,配合华为的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使用体验会更好。
但其实,AITO问界品牌是赛力斯注册,AITO问界汽车也是赛力斯主导,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强调:“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跟华为造车是两回事,确实华为没有造车,是在和我们做联合开发”。
![]()
如果我们把一辆汽车拆开,分别从 研发,生产,展示,提车,售后 5个维度看。那么研发是赛力斯和华为双方合作,生产是赛力斯完成。展示是在华为店里。提车是用户把钱打给赛力斯。售后也是赛力斯提供。
也就是说赛力斯占了研发,生产,提车,售后这4个维度。华为占了研发,展示这2个维度。从对AITO问界品牌的贡献度来说,赛力斯占大头,华为占小头!
所以华为之所以再次强调不造车,也只是希望用户能够看清楚现实而已。双方并没有矛盾,更不存在闹掰的说法。
![]()
【华为只是联合开发与带货?】
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方式,在过去的汽车行业是没有过的,是第一次。因此外界有各种怀疑的声音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华为在AITO问界品牌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供应商角色,还充当着带货的角色。
华为深度参与了AITO问界的研发过程,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强调:“通过传统车企和ICT行业的结合,发挥我们的硬实力,而对华为来讲,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软实力,打造更好的适应用户的车辆。在流程制造方面,我们把ICT行业的流程和我们传统汽车的流程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我们产品的快捷开发。所以去年一年,我们投产了三款产品”。
从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华为的角色更多的是软实力,打造更适应用户的车辆,而一辆车的本质,也就是生产制造,都是赛力斯负责。最后在华为店里展示,也只是华为帮忙带货,用户付款并不是给华为,而是赛力斯。
![]()
【赛力斯模式是成功的,华为需要更多赛力斯!】
AITO问界品牌推出之后,1年销量7.5万辆,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势力汽车品牌,这已经说明赛力斯模式是成功的。赛力斯模式也就是华为口中的“智选”模式。而华为再次强调不造车之后,在一段时间内肯定是希望能与赛力斯加强合作,推出更多的产品。同时仅有赛力斯还不够,华为希望有更多的像赛力斯这样的汽车企业参与进来,只有这样华为汽车事业才会越来越强大。目前来看,北汽,奇瑞,江淮这三家企业都会成为下一个赛力斯。
北汽,江淮,奇瑞这三家品牌都是需要新能源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品牌,而华为可以帮助这些中国品牌实现转型。
![]()
总结:
华为是一家有大格局的品牌,不造车,帮助企业造好车。华为的对手不是汽车品牌,而是国际一线的零部件供应商,比如博世,爱信,英伟达,华为不仅可以提供智能汽车,电动汽车的零部件,还能帮助带货,赢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和汽车产业,败的国外品牌和国际供应商。从这个角度看,华为和赛力斯不仅没有闹掰,关系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