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创汽车 注定只是边缘角色?
汽车品评 2023-03-16 13:08:56 0
![图片]()
![图片]()
进入2023年,国补退出叠加特斯拉频繁调价,新能源车企的竞争愈发残酷。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就市场认可度低、品牌力弱,且产品与销量均乏善可陈的合创汽车竟能再获增资,着实令人费解。2月23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该公司连同子公司广汽埃安共同向合创汽车分别增资1.07亿元和4.93亿元。这意味着,在经历了一段阵痛期后,合创汽车再次得到了资本的持续输血。更有意思的是,广汽集团一名董事在投票环节选择弃权,其理由是,认为合创汽车的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建议谨慎投资。经过详细了解合创汽车后我们不难理解,这位董事的担忧来自何处。甚至笔者也认为,广汽投的这点钱,指定要打水漂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家车企的发展史,合创汽车原本是当初的“广汽蔚来”,由广汽和蔚来合资成立。广汽主要负责整车的研发和生产,蔚来则负责提供智能网联技术和电池能源支撑体系。在当时,这样的珠联璧合令全行业为之瞩目,也正是得益于此,合创汽车在研发、生产以及新车上市的进程堪称神速——首款车型合创007只经历了极短的时间就于2020年4月份进入了市场。然而,合创后来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广汽、蔚来两家实际“各怀鬼胎”, 都不愿将各自看家本领应用在“缝合怪”合创007上,导致这款车产品力平平,上市后立刻石沉大海,月销量仅在百余辆上下徘徊。不知是出于何种考虑,2021年,广汽蔚来还在接连搞出了“宁德时代811电池起火,整车全赔”、“接受比特币支付购车款”等堪称脑残的博眼球营销事件,令人大跌眼镜,品牌形象再遭打击。随着广汽专注发展埃安品牌,蔚来转战合肥聚焦自身建设,广汽蔚来成了一个爹不疼妈不爱的拖油瓶。后来的事情大家就比较熟悉了,蔚来方面退出,广汽蔚来又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珠江投管集团,珠管集团成为大股东,这才更名为合创汽车。之所以合创汽车将一副好牌打烂,与其品牌市场定位、公司架构不清以及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变动有关。这样的企业无法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打磨出一款真正符合市场的产品。且有分析认为,珠江系的朱氏家族以地产起家,这与恒大汽车、宝能汽车类似,属于地产跨界造车,融资较为吃力。此前在2021年EDG夺冠时,朱一航曾凭借电竞资源,让合创汽车营销出圈,但并未带来销售火爆,且电竞营销也难以更好接近普通消费者。截至目前,合创在市面上销售的仅有合创007(中型SUV)、合创Z03(紧凑型SUV)以及合创A06(中型车)。其中,最早推出的合创007被诟病为AION LX,且至今销售的仍为2021年款。销量最高的合创Z03是AION Y的姊妹车,且中汽中心C-NCAP在碰撞测试中仅给出了“三星级“安全评价。至于合创A06则是在引入新股东后推出的具有自身设计特点的首款车型,此前该车在2022年8月的成都车展预售期间,官方曾表示A06预售三天累计订单达到3万台,日均预定订单过万。但这个牛皮显然吹得太大了,笔者至今未在路上见过哪怕一台“野生”的A06。再来看销量表现。乘联会数据显示,合创汽车2022年累计销量为18240辆。其中,合创Z03全年销量为17219辆,成为销量的绝对担当。于2022年12月开启交付的合创A06,当月销量为319辆;合创007的月销量更是仅4辆,2022年的销量为702辆。2023年1月,合创汽车总计销量591辆。其中,合创Z03销量为534辆,合创A06销量为55辆,合创007仅售出2辆。那么问题来了,就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边缘新势力品牌,广汽集团为何还要出手接济,并为其注资续命呢?首先,传统国有汽车集团与民营企业合资的模式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如长安阿维塔、上汽智己等。合创汽车虽然现阶段不算成功,但也初具规模,因此广汽目前还没有理由放弃合创。并且我们注意到,在2021年底,合创汽车通过竞拍获得广汽乘用车杭州工厂49%的股权,随后将旗下合创Z03迁移到了杭州工厂生产。据了解,该工厂原为广汽集团接盘广汽吉奥而来,在广汽乘用车急速扩张时期,计划作为广汽传祺的制造基地。然而,自2019年起广汽传祺也开始出现销量下滑和亏损,于是杭州工厂的产能也白白闲置,合创最终接盘部分广汽在杭州的产能,不仅让自身发展更有保障,而且也分担了广汽方面产能过剩的压力。广汽继续支持合创汽车的发展,这也算得上是投桃报李。纵观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力和品牌力依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关键,如果这两点不能及时更新迭代,迎合消费者的需求,那想要翻身并挤进主流依旧不易。合创汽车就算是有资本的加持,根本问题不解决,最终的结果也将是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