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
这是时隔七个月后,小米总裁雷军再次提及小米的造车进度,时间是在全国两会期间。很显然,在这样一个重要场合,雷军此番表态并不是“随口说说”。或许小米在明年真的会给国人带来惊喜也说不定。
![]()
两年沉淀,小米做了什么?
说起来,从雷军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至今,已过去两年左右。两年时间不长不短,对于那些动作神速的造车新势力,或许已经开始进入量产阶段。但小米汽车却迟迟不见踪影...
不过,网传有网友在供应商处获取到了一些车辆谍照,还有热心市民在路边拍到测试伪装车?对此,小米却始终没有官宣过多关于车辆的消息,可以说是雷军不急急死米粉。
同为跨界造车,百度、华为首款车型早已面世或即将交付。小米造车虽然起步晚了些,但雷军似乎更看重结果,保持点神秘感,先走走营销路线未尝不可,毕竟这个打法在小米手机上早已获得了成功。
![]()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此前网上还是流传出了类似其首款车型MS11的概念图,貌似也是平平无奇,在车身造型上随处可见特斯拉、保时捷等品牌的设计元素,难道又是一款“拼夕夕”版本车?不过话说回来,进军一个新领域,从模仿起家不跌面。更何况这所谓的首款车型并没有得到小米方面的证实。
![]()
而且雷军此前曾表示:作为一个刚刚上路(汽车领域)的新人,凭什么第一款产品就要做全面而彻底的颠覆?言外之意就是:造车小米就是个菜鸟,不要对我们要求太苛刻,你行你上啊?因此,外界猜测,小米的首款车型会着重保证产品力,保证在同级别车型里不落下风,之后才会有王炸车型的面世。
按理说,这个办事逻辑也没毛病。但吃瓜群众刚撤掉凳子,雷军又表示,小米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是自动驾驶。这一来一回给米粉整迷糊了。
自动驾驶,时机是否成熟
提到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其首次发布于去年8月份,当时还公布了自动驾驶技术的路面测试实拍视频,实现了无保护左转、避让加塞、自动掉头、礼让行人、自动泊车等实用功能,让外界充满期待。
![]()
雷军提到,小米自动驾驶首期已投入约33亿研发费用,涉及小米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及手机相机部。截止目前,团队总体规模已达到600人左右。涵盖了传感器、智能芯片、感知规控算法、仿真技术、高准定位等自动驾驶全链条技术精尖人才。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
按照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惊喜,米粉们有理由期待看这33亿花得到底值不值。但该说不说,小米自进军汽车领域之后,直接就从“炼狱模式”起步,同时也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就算咱相信小米有这技术,但对于国人而言,新能源汽车的众多黑科技还没玩明白,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是不是有些超前了?我们都知道,科技含量越高,汽车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就越高。打个比方:最早进入国内的桑塔纳、捷达等车型,除了三大件外,整车就犹如王八身上建房子——盖(丐)中盖(丐),但它就做到了“一车传三代,人走车还在”,不得不服。
驾驶车辆毕竟不可儿戏,将全车乘客的人生安全交给智能科技,我相信大部分人心里还是有点犯怵。如果是在车流量较少、路况较好的郊区,在特定的线路上自动驾驶或许能发挥其所长。而一旦到了市中心,尤其是山城重庆,面对满街的黄色法拉利、掉头不打灯的托儿车和高德看了都脑壳疼的岔路,那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前方进入重庆,自动驾驶临时失效,亲请好生驾驶哦。
![]()
因此,对于雷军一方面表示第一款车不会颠覆市场,一方面又暗示自动驾驶会有惊喜,我们姑且听听就罢了,一切以官宣消息为准。
写在最后
最后,关于小米造车有个话题不得不谈,那就是价格。首款车型如果涉及自动驾驶,科技含量、研发成本肉眼可见,价格一定会不低,如果再在颜值设计上有所突破,直接走高端路线,定价或超20万。但这个价格区间,国内的新能源车型早已卷成团,怎么玩?
不过按照小米的调性,在首款车成功打入市场后,高性价比(5~10万)车型或许才会开始真正的表演。
不管怎样,还是应该相信雷总的表态:一定把车造好,绝不辜负大家的期待。不妨多给小米些时间,我们静候佳音。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